【历史故事】长平之战中,赵括被围长达46天,赵孝成王为何不发兵?( 二 )


【历史故事】长平之战中,赵括被围长达46天,赵孝成王为何不发兵?
文章图片
军功爵
赵国这边 , 长平之战后 , 又相继经历了与秦国的邯郸之战、燕国的鄗代之战 , 当然了 , 邯郸之战中 , 含有魏、楚援赵的因素 , 但不可忽视的是 , 赵国仍有相当数量的军队 , 指望外人护家护国是不现实的 。 由此也反推了 , 长平之战被坑杀的赵军没有45万 , 否则赵国又哪里来的力量 , 打赢接连的两场大战呢 。
也就是说 , 赵国还有相当数量的军队 , 此时的赵孝成王内心是煎熬的 , 执政经验不足 , 只能倚重三叔赵胜 。 但这位三叔简直是个“天坑” , 两次帮助作出的决策 , 使得赵国蒙受了巨大损失 , 于是 , 赵胜在生死存亡之际 , 学乖了 , 管住了这张“开过光”的嘴 。
位高权重的叔叔不靠谱 , 自己又远未成熟 , 赵孝成王背上了心理包袱 , 长平的军队不能不救 , 又担心赔上全部身家 , 父王的基业 , 不能两把就“梭哈”完了 , 但要说其没有发兵援救 , 也是冤枉了 。
【历史故事】长平之战中,赵括被围长达46天,赵孝成王为何不发兵?
文章图片
根据《资治通鉴周纪五》记载:
武安君出轻兵击之 , 赵战不利 , 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 。 秦王闻赵食道绝 , 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 , 遮绝赵救兵及粮食 。 齐人、楚人救赵 。
眼见围困住了赵军 , 对战局了如指掌的秦昭襄王 , 决定再添一把“火” , 从长平附近的河内郡(注意不是秦国全境) , 征调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 , 集中到长平战场 , 拦截援军和粮运 。
援军中包括了齐、楚部队 , 但有鉴于上述所说心理包袱 , 矛盾的赵孝成王没有赌上“身家性命” , 只是派出小部分的军队 , 齐、楚肯定也看清楚了赵国态度 。 否则 , 怎么解释三国联军打不过 , 大部分是临时抽调的秦国军队?撕开一个口子 , 总可以吧?
【历史故事】长平之战中,赵括被围长达46天,赵孝成王为何不发兵?
文章图片
综上所述 , 赵孝成王年幼登基 , 非常倚重自己的三叔赵胜 , 也是国相 。 无奈的是 , 所托非人 , 所谓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 ,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两次的对外决策 , 令到赵国一地鸡毛 , 也导致了赵孝成王在是否援救长平的问题上 , 犹豫不决 , 最终只是派出部分军队 , 作出姿态 , 这也决定了对于长平的战局 , 是于事无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