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西汉第一名相:我是怎么活下来的?( 三 )


朝臣不知有诈 , 接到命令后纷纷入宫 , 只有韩信称病不到 。 萧何只好亲自劝说他:"你就算有病在身 , 也得进宫一趟 , 以免主上怀疑 。 "
当年萧何月下追韩信 , 将还在当仓库管理员的韩信举荐给刘邦 , 才成就这位名将一番事业 。 韩信不好驳萧何的面子 , 就随萧何入宫 。
韩信也许想不到 , 终结自己生命的人 , 正是那个当初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
结果 , 韩信一跨入宫门就被擒拿 , 随后命丧长乐钟室 。
【历史故事】西汉第一名相:我是怎么活下来的?
文章图片
▲成也萧何 , 败也萧何【剧照】 。
萧何在诛杀韩信的过程中立下大功 , 刘邦听闻后 , 将他晋封为相国 , 加封五千户封地 , 并派一支五百人卫队担任其护卫 。
朝中大臣见萧何荣宠至极 , 又是升官又是赏赐 , 还有卫队护卫 , 都向他表示祝贺 。
但有一个局外人看出其中玄机 , 此人是长安城东的瓜农召平 。 召平原本是秦朝的东陵侯 , 秦亡后沦为平民 , 只能靠种瓜创业 , 他种的瓜有口皆碑 , 人称"东陵瓜" , 是当时的知名品牌 。
召平不是一个简单的吃瓜群众 。
当别人都在给萧何贺喜 , 只有召平特意登门拜访 , 给萧何报忧 , 告诉他 , 刘邦派兵保卫他 , 其实是担心他造反 , 以此监视其一举一动 。
召平劝萧何不如将自己的财产捐献给国家 , 来讨刘邦的欢心 , 打消他的疑虑 。
韩信不久前刚死在自己面前 , 萧何也不知厄运何时降临在自己身上 , 赶紧听从召平之计 , 将自己的钱财捐出来 , 用来资助国家军队 , 助刘邦平叛 。
史书记载 , "高帝乃大喜" 。
7
往事历历在目 , 故人心却易变 。
此前遣送人质是为自保 , 自污名声也是为自保 , 而向吕后献计杀韩信 , 也是为了自保 。
萧何知道刘邦多疑 , 处处小心 , 可在上林苑事件中 , 还是难逃牢狱之灾 。 群臣无人敢为其伸冤 , 年老体衰的萧何恐怕就要老死狱中 。
萧何下狱几日后 , 一个姓王的卫尉见刘邦心情不错 , 就趁机询问:"不知相国有何罪 , 遭此大狱?"
刘邦一时高兴 , 就与小王聊起来:"我听说李斯为秦相时 , 有功归主上 , 有恶归自身 。 如今相国受商人贿赂 , 向我请求开放上林苑 , 这是向百姓献媚 , 陷我于不义 。 所以我将他关押 , 并无不妥 。 "
王卫尉替萧何求情:"臣曾听说 , 百姓足则君王足 。 相国为百姓着想 , 请求开放上林苑 , 正是宰相的职责 , 陛下为什么怀疑他收受商人贿赂呢?当年陛下率兵灭楚、讨伐陈豨、英布 , 相国都坐镇关中 , 那时他可轻易谋取关中 。 可他效忠陛下 , 命兄弟子侄从征 , 又散尽家财作为军资 , 时至今日难道还会贪图商贾贿赂吗?"
之后他又当面反驳刘邦的观点 , 说:"秦之所以亡国 , 就是因国君不肯闻过 , 而李斯将恶名归于自身 , 又怎么可以效法呢?陛下实在是误会相国了 。 "
经卫尉这么一说 , 刘邦难得冷静下来 , 想起往日情谊 , 心生悔意 , 便遣使持节 , 赦免萧何 。
萧何在狱中命悬一线 , 没想到自己还能重见天日 。 他年事已高 , 经过牢狱折磨 , 早已虚弱不堪 , 只好蓬头赤足 , 颤颤巍巍地上殿谢恩 , 执礼甚恭 。
刘邦见状 , 强作笑颜 , 说出一番逻辑不通的话 , 安慰这位老友:"相国不必多礼!相国为民请愿 , 是一位贤相 , 而我却不过桀纣之君 。 我之所以关押相国 , 是想让百姓知道你的贤能和我的过失啊 。 "
【历史故事】西汉第一名相:我是怎么活下来的?
文章图片
▲晚年萧何 , 为在朝堂上生存心力交瘁【剧照】 。
萧何怕了 , 自年轻时在秦朝为吏 , 直到今日才总算悟透官场的规则 , 原来在他那位所谓的朋友眼里 , 自己的性命微不足道 。
从此 , 年迈的萧何不再过问朝政 , 仅仅是挂着相国的职位 , 在刘邦去世后如履薄冰地多活了两年 。
直至去世 , 萧何只给子孙留下一句遗训 , 大概意思是说:后世如果有贤子贤孙 , 就应当学我勤俭;如果后世无能 , 也不过是徒积家财而被豪家所夺 。
在开国皇帝手下做事 , 这道题 , 太难了 。
参考文献:
(汉)司马迁:《史记》 , 中华书局 , 2006年
(汉)班固:《汉书》 , 中华书局 , 2007年
张大可、徐日辉:《韩信萧何张良评传》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07年
曹书杰:《萧氏家族传:一门九相》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