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朱当凉不甘心即将到手的王位就这么飞了 , 明知不合祖制还不停地向朝廷“伸冤上告” , 试图讨回自己的王爵 。
鲁藩这场王位争夺的大戏 , 也在朱当凉不停地上告中成了朝野内外 , 茶余饭后闲谈的笑话 。 正德八年 , 不胜其烦的武宗令赖义(司礼太监)、黄珂(刑部侍郎)、陆宣(锦衣卫指挥使)前往鲁藩堪问 。
事情本身不复杂 , 很快前因后果以及相关责任人就被查了个一清二楚 。 已故邹平王朱阳鎕因“徇私溺爱”获首罪;鲁王朱阳铸以“依违为之代奏”获次罪;前任礼部尚书周洪谟、倪岳因“不能据礼以折之” , 定次次罪 。
但是如何处罚却让武宗有些犯难 。
首先周洪谟、倪岳二人已经亡故了 , 不好处罚 。 而且处罚他们相当于承认了朝廷当初册封朱当凉及其生母时犯错了 , 而且这还是个涉及违背祖制的“大是大非”问题 , 朝廷怎么能自抽耳光呢?只好以他们亡故为由 , 不追究 。
其次鲁王朱阳铸 , 有祖训“虽有大罪 , 亦不加刑”兜底护着 , 也不好处罚 。 最终由鲁王府长史、审理等官员去背“失察、失谏”的锅 。
最后朱阳鎕和朱当凉父子的大错怎么解释呢?实际也很难直接承认 , 因为给他们确定罪行也相当于朝廷在“长幼嫡庶”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自抽耳光 。 而且他们也和鲁王一样被祖训兜底 , 因此最终避重就轻以朱当凉无理强辩要求他“学习”三年 。
相关责任人全部都被轻判了 , 那么这场闹剧该如何解释和收场呢?朱当凉身边的“群小”就成了完美的背锅侠 , 本来没事的 , 都是这些“宵小”蛊惑了朱当凉才有争藩位的闹剧 , 必须严惩 。
故当凉得籍以为辞 , 郡下包庆等 , 利其复立 , 实从臾之 。 请置庆等于法 , 逮问长史、审理、纪善以下 , 鲁王及洪谟、岳等已物故者惟......
诏当凉累强辩 , 有违祖训 , 当重治 。 姑从轻令以齐民巾服习礼 , 满三载以闻 。 仍夺其母原封金册 。 鲁王既引咎举正 , 停禄两月 。 洪谟、岳已故者宥之 。 长史、审理、纪善以下俱逮治 。 庆等五人谪戍边卫 。
《明武宗实录卷·一百四》
文章图片
朱当潩翻身登上郡王位后 , 也没能完全呼出这口压抑了几十年的郁愤之气 , 于是利用职权折腾起了自己的弟弟 。 一是在宗禄上严扣朱当凉 , 能拖能减的地方是一点也不放过;二是死拖着不给朱当凉的子女“请婚” 。
注:明朝宗亲的婚配和取名一样 , 无权自行决定 。 需要先上报宗藩 , 由宗藩代为向朝廷申请 。
最终逼得朱当凉再次上告朝廷 , 并请求朝廷补发禄米、允许自己“编制”上脱离邹平王府归于鲁王直辖 。
对于这种宗藩内务 , 朝廷一如既往懒得搭理并和起了稀泥 , 补发禄米和改编制是不可能的 , 只是下书鲁王要求他好好教育这对兄弟要和睦相处 。 至于鲁王是不是会去教育 , 朱当潩会不会听 , 朝廷并不关心 , 朱当凉自己看着办吧 。
明朝对于宗藩的态度其实很简单 , 只要不对朝廷和皇权形成威胁 , 基本任由其自行生长 , 甚至是会希望他们“长歪长坏” 。 这样虽然会祸害藩地的军民 , 但是对于朝廷来说就更加无害了 。
- 【历史故事】刘备临终前问刘禅的能力如何诸葛亮直冒冷汗,巧妙回答八个字
- 【爱历史】娄师德病逝,武则天询问狄仁杰:你知道你这个宰相是怎么来的吗?
- 【历史故事】清朝覆灭后,皇宫里出来的宫女为何无人敢娶?真相很残酷
- 【历史故事】古代最得认可的“冤案”,不但无人出面反对,还说罪犯死有余辜
- 【历史故事】《唐朝诡事录》第二部最大看点就是看公主怎么死
- 【历史故事】溥仪赚到的第一桶金,除了换了布票粮票还买了啥你绝对想不到!
- 【历史故事】老汉称是朱元璋后人,拿出600年前的族谱证明,专家笑得合不拢嘴
- 【历史故事】27万八旗军,一年消费可抵2个庚子赔款,烧钱还不干活
- 【爱历史】为什么张献忠一度沦落到要去投靠李自成?
- 【爱历史】汉宣帝能成为千古明君,要感激这4个人,权臣霍光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