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读书笔记( 五 )


文章插图
《堂吉诃德》是是西班牙大师塞万提斯划时代的巨著,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主人公堂吉诃德一方面脱离现实,爱幻想,企图仿效游侠骑士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心地善良,立志铲除人间邪恶 。

《堂吉诃德》是一本好笑的书,可当翻过最后一页时,心里却不禁在问:"究竟是谁真的可笑?堂吉诃德?还是我?"突然想起刚进大学校园时,一位夫子说:"读《堂吉诃德》第一遍是笑,第二遍是哭,第三遍是思考 。"难怪每每想起这个奇情异想的末路骑士时,心里总会涌起一种异样的感觉---塞万提斯创作了一个让人不得不笑又不得不哭的悲剧 。
我们暂且不去讨论新教伦理对社会发展是否有推动力量,只要想想,当人们举着张扬个性的大旗从中世纪解放出来的若干年后,人们不是又一次产生了信仰的需求吗?我们可以说这是历史的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但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堂吉诃德以及堂吉诃德式的口号可以一言以蔽之--不合时宜 。
堂吉歌德是很很好笑,但现实中不也有和他一样的人吗?他们妄想着,结果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
笑着至于我们也该反省下自己,别让自己成为下一个堂吉歌德 。
《堂吉诃德》读后感

堂吉诃德读书笔记

文章插图
《堂吉诃德》读后感今年暑假,爸爸带我去新华书店买了塞万提斯写的《堂吉诃德》 。刚开始没觉得怎么好看,可后来越看越有味,看到后面简直有点爱不释手了 。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个没落的小贵族式绅士地主,因为看骑士小说而入迷,说自己是游侠骑士,要游遍世界去除强扶弱,维护正义和公道,实行他所谓的骑士道 。他单枪匹马带了侍从、桑丘出门冒险,但受尽挫折,一事无成,回乡后郁郁而死 。他脑袋里装的全都是什么大力神、魔法师等等,因为看骑士小说他只知道打仗呀,魔法呀,奇迹呀……有一次他看见风车,说巨人要把他们杀掉,不听侍从的劝告跑过去,结果被风车打了回来,事后还说这肯定是魔法师施的魔法,故意迷惑他的 。粗粗一看,你一定觉得堂吉诃德是一个像疯子一样的人,疯疯颠颠的他可却是一位博学广闻的诗人,因为看了很多书而富有诗意 。
堂吉诃德有时是疯狂的,但是有时候却能说出富有哲理的话语,在书中比比皆是 。看来,堂吉诃德这个人说他聪明,却很疯傻,说他疯狂,却很有见地 。说起话来,堂吉诃德总是头头是道,立论正确,谈吐高雅,而他的行为,却又常常冒冒失失,疯疯傻傻,荒谬不已 。
我从书中读到许多类似的疯狂与明智之间的强烈对比 。他,不疯;疯的是这个世界,没有公理,只有强权 。从堂吉诃德的身上还让我看到了人们的最基本的本质,那就是为了自己的目标不顾一切地去实现它 。
在实现的过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根高梁杆儿似的游侠骑士,那位奇想联翩的绅士,时刻体现出他正直、善良、坚韧不拔的本性,这是人类最崇高的精神,因为太单纯了,才闹出许多笑话 。我们要学习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比如我们学的《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故事主人公虽然是个聋哑青年,但为了学好画画的本领,每天坚持来西湖的玉泉边观察描摩,不论是天晴还是下雨,不论是酷暑还是严冬,最后画出来的鱼栩栩如生,竟让鱼“游”到了纸上,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长期的努力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做好每一件事,这样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
《堂吉诃德》读后感 1000字
堂吉诃德读书笔记

文章插图
世界的三副面孔by尘海苍茫第一种:唐吉诃德式;
第二种:桑丘·潘沙式;
第三种:叙述者/读者 。
冯至说过,“同是一朵花的颜色,我的视觉所见到的便与你的不同;同一个三弦上弹出的声音,你的听觉所听到的又与我的不同;所谓相互了解是不可能的事体 。

第一种是理想主义,或曰浪漫主义 。第二种我们称之为现实主义,或曰实用主义 。第三种,我们就称之为客观主义吧 。
第三种人嘲笑第一种人,源于一种实际上十分可笑幼稚的自我优越感 。
我们自以为自己比唐吉诃德清醒、理性 。实际上,第三种人只是游离者 。没有自己明确一致的立场和看法 。
时而以唐吉诃德的理想主义俯视桑丘的功利和太过现实 。时而以桑丘的眼光嘲笑唐吉诃德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