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的书法特点( 二 )


毛笔行书书法基础

行书的书法特点

文章插图
行书作为中国书法的一个类别 , 有着其独特的文字魅力 , 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 , 毛笔行书书法基础入门方法是什么?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毛笔行书书法 , 希望你们喜欢 。毛笔行书书法欣赏毛笔行书书法图片1毛笔行书书法图片2毛笔行书书法图片3毛笔行书书法图片4毛笔行书书法图片5毛笔行书书法基础入门行书作为中国书法的一个类别 , 有着其独特的文字魅力 , 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 , 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 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 , 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 , 而楷书是文字符号 , 实用性和艺术性相对不足 。相比较而言 , 草书艺术性高 , 而实用性相对不足 。
行书有这么多的好处 , 下面 , 就让我们和您说一说行书书写的入门方法吧 。
一.轻微起驻 , 不可锋芒毕露 , 长短粗细 , 应事情而择之 。一般情况下 , 笔画稍粗 , 要求雄强有力 。
起笔藏锋露锋须视情而定 , 此横忌软弱纤细 。
二.右点用处极广 , 一般情况下 , 不要将其写为长形 , 要圆润饱满 。无论是否与其他笔画相连 , 一定要坚定、恳切 , 忌用枯笔 。
左点入笔一般是露锋 , 可以不像有点一样圆润饱满 , 但它的形态稍长 , 和其他笔画有连绵之态 , 轻揭潜趯飘逸峻飞 。
三.长横往往是全字主笔 , 收纵屈展应视情而定 , 但大凡长横者 , 都不可写的过短 , 也不可写的粗苯 , 笔画走向务求准确 。垂露竖为收笔缩锋 , 不可外露锋芒 , 虽然垂露、悬针有时混用 , 但下列字者 , 忌用悬针 。

四.凡用笔在左时必用垂露 , 在中、在右时要视字而定 , 下面所举例字绝不可使用悬针 。禁经云:“悬针如长锥缀地是也” , 亦为锥画沙 。要求中锋行笔 , 万豪齐发 , 收笔出锋 , 勿有斜欹 。
五.短撇不太引人注意 , 似乎在一字之中他的作用并不重要 。
其实不然 , 短撇往往是字中第一笔 , 它的位置、形态是全字、乃至全篇的准绳 。中撇用途极广 , 大凡在左侧时 , 要求比较粗重 , 是否收笔出锋 , 将视情而定 。行书的中撇 , 一般都是驻笔收锋 。
书法十大行书
行书的书法特点

文章插图
第一名:《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最有名的书法作品 ,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 而《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 现在传世的《兰亭集序》并非王羲之真迹 , 乃是摹本 , 分别有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的摹本 , 最能体现兰亭原貌的摹本《冯本》为唐代内府栩书官冯承素摹写 , 因其卷引首处钤有“神龙”二字的左半小印 , 后世又称其为“神龙本” , 因使用“双钩”摹法 , 为唐人摹本中最接近兰亭真迹者 。第二名:《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共234个字 , 是颜真卿的作品 , 安史之乱时 , 颜真卿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 , 叛军进逼 , 颜季明 , 即颜杲卿第三子 , 颜真卿堂侄 , 在其父揭旗反正 , 与颜真卿共同声讨安禄山叛乱时 , 由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 , 使两郡联结 , 形成犄角之势 , 齐心效忠王室 , 抵抗叛军 。
事后颜真卿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 , 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 , 乃有《祭侄文稿》之作 。《祭侄文稿》现在流传下来的是颜真卿真迹 , 是我国书法瑰宝 , 无价之宝 。第三名:《黄州寒食帖》《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帖》 , 是苏轼在贬谪黄州第三个年头的寒食节期间写的 , 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 全文25行 , 共129个字 。第四名:《伯远帖》《伯远帖》 , 晋 , 王珣书 , 纸本 , 行书 , 5行共47字 , 纵25.1cm , 横17.2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