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是秋天了吗( 二 )


2021年立秋还未出伏,属于中伏第18天,距离出伏还有13天 。
2021年的三伏天总共有40天,其中中伏的时间有20天,所以立秋过后距离三伏天结束还有一段时间 。
2021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 2021年07月11日(六月初二) ~ 07月20日(六月十一),共10天 。
中伏 2021年07月21日(六月十二) ~ 08月09日(七月初二),共20天 。
末伏 2021年08月10日(六月初三) ~ 08月19日(七月十二),共10天 。立秋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秋天,即庄稼成熟的时期 。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所以代表秋季的开始 。但从气候的角度来说,立秋的时候还处于暑夏,各地距离入秋都还有一段时间 。
元代吴澄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立秋不仅预示着夏去秋来,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
此外,中国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 。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
2020出伏天是什么时候 2020几月几号出伏 导读:三伏天到来已成既定事实,我们要做的是怎么度过这个三伏天,然后就是计算出伏的日子,希望三伏天能够快点过去 。那么,2020出伏天是什么时候?2020几月几号出伏呢?想知道就来看看我的介绍吧 。
2020出伏天是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星期一 。
2020出伏时间表:公历2020年8月15日(农历六月廿六)—2020年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 。
出伏是什么意思
出伏的意思,指的就是出了伏天,伏天结束,秋天快要来临 。元代的竹蓑笠翁有诗云:“蚕一二眠催出伏,秧三四叶尚忧风”,是古诗文中对出伏的一道记载 。
出伏后怎么养生
助养肺,饮食润一点
出伏过后虽然中午依旧热,但是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气候特征明显 。这个时候饮食上要润一点 。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候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而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 。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 。
这时候可以吃的润燥食物包括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蚕、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 。适宜的膳食有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百合莲子汤、百合脯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 。
防“秋乏”,睡觉早一点
出伏以后人容易感到疲乏,就是大家常说的“秋乏” 。出伏之后一直到处暑节气,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 。
此时人们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 。健康专家说,要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左右 。另外,还要加强锻炼,如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 。
少发霉,通风勤一点
出伏以后,温度会逐渐降下来,虽然不明显,但是却给了霉菌的适宜繁殖温度,而且出伏以后的雨水会逐渐增多,只要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 。
霉菌的活力很强,一般温度在25—30摄氏度、湿度在80%以上,并有充足的氧气时,它们便会生长繁殖 。专家支招,人们在出伏以后要注意通风勤一点,准备换秋装的朋友,应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
出伏喝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1.山药百合大枣粥
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 。将以上原料洗净煮粥,每日2次服用 。
2.山楂酥梨冰粥
大米、糯米、酥梨1个、山楂罐头、冰糖 。先将大米和糯米混合,在清水中浸泡一会 。酥梨洗净后连核一起切块 。在小锅中放入清水和酥梨块,煮成梨水 。将泡米的水倒掉,倒入煮梨的水,连同梨块一起倒入,冰糖也在这时放入 。将米粥煮熟,然后晾凉,粥晾凉后,倒入山楂及山楂汤水,搅匀,摆入梨片及山楂装点一下,然后就可以放入冰箱了 。
3.红枣莲子粥
【出伏是秋天了吗】 红枣、莲子、粳米 。红枣洗净去核,莲子、粳米洗净;将红枣、莲子、粳米、姜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滚,后改用文火熬至成粥,再用少许盐调味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