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阴山下是指哪里( 二 )


“敕勒川 , 阴山下” , 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 , 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 , 无遮无拦 , 高远辽阔 。这简洁的六个字 , 格调雄阔宏放 , 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
敕勒汉末魏晋时历史:
汉末魏晋时 , 又有很多的 丁零族人南迁 , 这样 , 富饶的漠南地区成为敕勒人游牧的地区 。当然大部分敕勒人还留在原来的牧地 。
当时敕勒人的游牧地域东到贝加尔湖 , 西到土拉河、阿尔泰山一带 。当时 , 由于敕勒人造车业很出名 , 他们造的车车轮直径最长者达1.4米左右 , 超过了当地牛身的高度 , 与马的身高相差无几 。
这种高轮大车 , 可以在草茂而高 , 积雪深厚 , 且多沼泽的地区顺利通行 。所以当时南方人称他们为高车 。据记载 , 当时的铁勒部落分布广在 大漠南北的9个地区 , 共有四十个不同名称的部落 。
比较著名的部落有副伏罗部、 斛律部、吐突邻部、 袁纥部、敕力犍部、幡豆建部等 。由于游牧在北方的敕勒各部落日益强大起来 , 对当时的 柔然和北魏统治阶级构成了威胁 。
北魏统治阶级曾多次攻打敕勒各部 , 这样很多敕勒部落相继归附北魏 。五世纪初 , 北魏王朝曾把贝加尔湖东部敕勒人数十万落都迁徙到漠南一带 。使漠南一带畜牧业发展很快 。
由于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 逐渐懂得了 农耕 。据记载 ,  北魏文成帝时期 , “五部高车合聚祭天 , 众至数万 , 大会走马杀牲 , 游绕歌声忻忻 , 其俗称自前世以来无盛于此 。”
这样空前的盛会 , 敕勒人乘着高车 , 唱着优美的牧歌 , 行进在草原 , 就是在今天看来 , 也是很壮观之事 。由于漠南地区当时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 , 他们把 漠南一带成为“ 敕勒川” 。
著名的《 敕勒歌》 , 是 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的牧歌 , 后被翻译成汉语 。
【敕勒川阴山下是指哪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敕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