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 -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 。而在植物分类学中,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 。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深,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 。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 。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
岁月如水,两千多年过去了,佛祖当年“成道”的那棵菩提树经受了无数风风雨雨,有着神话般的经历,在佛教界被公认为“大彻大悟”的象征 。我国浙江普陀山文物展览馆内至今陈列着四片菩提树叶,据说就是从这棵树上采摘下来的,所以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宝,倍加珍惜 。1954年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来华访问,带来一株从这棵树上取下的枝条培育成的小树苗,赠送给我国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以示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 。
周总理将这棵代表友谊的菩提树苗转交给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养护,植物园的领导和职工都十分重视,精心养护,使之生长茁壮,枝叶茂盛 。每当国内外高僧前来时,植物园的这棵菩提树就会被请出来,接受高僧们的顶礼朝拜 。“文革” 动乱期间,植物园被冠以“封资修”、“花花草草”等罪名,建制撤销,人员流散,这棵菩提树也被迫离开植物园,流离失所 。
值得庆幸的是,有心人悄悄地把它藏起来,并用心管理,使之大难不死 。十年浩劫之后,植物园的领导和职工四处寻找这棵菩提树,先后访问了几十个园林单位,几经周折,才最终把它找回来 。目前,经过植物园职工的精心养护,这棵菩提树长势良好,枝繁叶茂,欣欣向荣,似乎象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永放光芒,中印两国人民友谊永存 。
据考证与考察,我国原来并没有菩提树,它最初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被引进的 。据史籍记载,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僧人智药三藏大师从西竺国印度带回菩提树,并亲手种植于广州王园寺后来该寺改名为光孝寺 。从那以后,我国才开始有了菩提树,并在南方各省区寺庙中广为传播 。今天,广州海幛寺仍然还有3株300多年树龄的古菩提树呢!西双版纳傣族全民信奉小乘佛教,对菩提树十分敬重、虔诚,几乎每个村寨和寺庙的附近都栽种了许多菩提树 。
如果谁家人口不安宁,猪瘟鸡死,五谷欠收,也要在村寨和寺庙附近栽种一些菩提树,乞求佛祖的保佑 。每到佛节,信男信女们就在大菩提树干上拴线,献贡品,顶礼膜拜 。傣家人什么树都可以砍伐,但菩提树却是千万千万不能砍伐的,即使是菩提树的枯枝落叶也不能当柴烧,砍伐菩提树就是对佛的不敬,就是罪过 。解放以前,傣族封建领主制定的法律里就有这么一条:“砍伐菩提树,子女罚作寺奴” 。
在傣家人的文学艺术里,菩提树则是神圣、吉祥和高尚的象征 。在举行婚礼时,歌手总会唱道:“今天是菩提升天的日子” 。在情歌里,少女们则会对心爱的男友唱道:“你是高大的菩提树”或“你象枝叶繁茂的菩提树”等 。此外,在傣家人的谚语里,还有“不要抛弃父母,不要砍菩提树”这样的词句 。
在西双版纳,菩提树随处可见,但其中有两株却特别值得一提 。一株在景洪市勐龙镇曼达赫村,胸径近2米 。人们通常所见的菩提树都是青枝绿叶,而这株菩提树则在生长青枝绿叶的同时,还会长出一种白色枝条,白如霜雪,毫无青绿之色,且每年都长,每次仅长出一至二枝,决不超额 。
据当地民间传说,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出游传教时,曾在这株菩提树下小憩,于是,此树感佛祖厚爱之恩,特长出白色枝条作为回报 。当地傣族群众视此树为“神树”,在其四周砌起砖墙进行保护 。每年此树长出白色枝条时,膜拜者、参观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
另一株在景洪市郊曼厅公园的旁边,树干十分粗大,要5个成年人张开双臂才能合围,据说其树龄已有 800多年,但长势依然旺盛,枝叶成荫 。据说,此树与泰国的一株同龄菩提树是“兄弟树”,系当时中泰两国两位身居王位的挚友互植 。这两位挚友原来都是有志的平民,经过艰苦努力,奋发拼搏,分别在泰国和西双版纳获得王位,那位泰王前来西双版纳亲手种下这株菩提树,西双版纳王也远赴泰国种下一株菩提树 。他们共同的愿望是让两株菩提树同生共长,中泰两国人民永远和平共处,友谊长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