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起源( 二 )


第二 , 流量不大 , 水位很高 。由于河道排泄不畅 , 或冰坝堵塞 , 造成上游河段水位迅速壅高 。如下游利津站1955年凌峰流量仅1960立方米每秒 , 水位却达到15.31米 , 比1958年伏秋大汛期间10400立方米每秒的水位还要高1.55米 。
黄河变黄 , 是因为人们长期以来对于森林的破坏 , 使得很多的草原与林地变为荒漠 , 结果很厚很厚的黄土全都裸露了出来 , 再加上黄土是十分疏松的 , 经过雨水以及河水的长期冲刷以后 , 泥沙被流水携带着流进了黄河 , 结果把黄河的水给染黄了 。可以说 , 这是远古时期狩猎文明到农耕文明的发展所付出的代价 。
【黄河起源】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河
黄河起源于哪里呢?黄河起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 。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 , 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 , 四川 , 甘肃 , 宁夏 , 内蒙古 , 山西 , 陕西 , 河南及山东9个省 , 最后流入渤海 。流域降水量小 , 以旱地农业为主 , 冬干春旱 , 降水集中在夏秋七八月份 。
黄河的水文特征:
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 , 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 。大致西起吉迈 , 过积石山 , 到大夏河 , 洮河 , 沿渭河干流至汾河与沁河的分水岭一线以南 , 主要是山地 , 植被较好 , 年平均降水量大于600毫米 , 年径流深100到200毫米以上 , 是黄河流域水资源较丰沛的地区 。
流域北部 , 经皋兰 , 海原 , 同心 , 定边到包头一线以北 , 气候干燥 , 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 , 年径流深在10毫米以下 , 是黄河流域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 。在以上两条线之间的广大黄土高原地区 , 年降水量一般为400到500毫米 , 年径流深只有25到50毫米 , 水土流失严重 , 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 。
黄河发源地在哪?1、黄河源头在约古宗列盆地 , 约古宗列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的北麓处 , 约古宗列盆地东西长约四十公里 , 南北宽约六十公里 , 整个盆地大致的样貌类似于一个椭圆形状 , 在这个盆地内有着非常多的小水泊 。
2、在古宗列盆地的西南部位置 , 有一个面积不到四平方米的小泉 , 澄澈的泉水不断从其中涌出 , 由此才形成了盆地内的无数细流 。黄河最初的河道被藏族人民称作“玛曲” , 玛曲就是由约古宗列盆地内的约古宗列曲与卡日曲汇合而成的 。
3、除了约古宗列曲与卡日曲这两个源头之外 , 还有一个叫做扎曲的源头 , 这三个源头也被人们并称作“黄河三源” 。约古宗列曲与卡日曲汇合成玛曲之后 , 便汇入了星宿海 。根据地理学家的测量研究 , 卡日曲比约古列宗曲长二十五千米 。
黄河的发源地是什么?黄河的发源地是:巴颜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河谷和约古宗列盆地 。
黄河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 , 最后流入渤海 。流域降水量小 , 以旱地农业为主 , 冬干春旱 , 降水集中在夏秋七八月份 。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 , 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 , 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 , 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
黄河的地质影响:
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 , 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 , 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 。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 , 运动不息 , 与时俱进 。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 , 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 。
根据多方面的研究 , 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 。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 。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