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家之眼啥意思( 二 )


1989年,当时的施崇棠还在宏碁董事长兼 CEO 施振荣的手下工作,两人虽然同姓,但并无亲戚关系 。后来创办华硕的徐世昌、童子贤、廖敏雄、谢伟琦这四位工程师,当年都是施崇堂在宏基的下属,他们常常梦想着能自己经营一家小而精的公司,并推举施崇堂作为他们的领导 。那个时候,正值宏基业务的低谷期,施崇堂无法离开恩师施振荣,于是便出资60%,帮助他们成立了华硕工作室 。
最开始,他们把突破点放在了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电脑主板设计制造,令人没想到的是,第二年,华硕就与IBM同步推出了486主板 。这是台湾自主研发生产的第一片486主板,与IBM不同的是,华硕在研发之初并没有拿到INTEL的芯片做参考,而是完全依靠对前一个世代芯片的了解去进行开发设计的 。这让华硕领先了当时台湾同行业半年时间,也让Intel看到了他们的潜力,并承诺日后为华硕提供预览版的芯片 。
1992年,宏基状况好转,施崇堂终于加入华硕,这也及时地解决了当时华硕缺少第二代工程师的问题 。在施崇堂上任不久后,他立即着手于人才储备,以华硕当时的名气,对那些人才的吸引力是非常小的 。没办法,施崇堂只能拿着电话本给学弟们一个一个打电话,希望他们能加入这个初创期的公司,共同实现心中的愿景 。
在施崇堂等人的努力下,华硕顺利度过了那段短暂的危机,并于1993年顺利推出了世界上第一片双奔腾处理器的主板,之后又相继推出了第一个板载PBSDRAM的解决方案,第一片K7主板,第一片pentium主板和第一片板载千兆的主板 。这一系列的研发成果,让华硕品牌成为主板市场的硬通货,1996年,来自国际一线厂商的主板代工订单像雪片一样向华硕飞来,华硕如同脱缰的野马,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主板厂商 。在此基础上,华硕的领军人物施崇棠认定,结合信息技术,通讯及消费电子功能的3C整合产品将是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 。次年,在这位雷厉风行的领袖带领下,华硕正式向市场推出了自己那台又重又厚的笔记本电脑 。
虽然这款产品在当时一度沦为笑谈,但令人惊讶的是,它还是依靠着产品本身的质量盈利了,要知道,在当时做笔记本的所有公司里,是很少有人能在开业的前两年盈利的,而华硕,它做到了 。一年后,华硕的笔记本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平稳运行了700多天且没有发生任何故障,这不仅打破了世界记录,也向世界宣告了,华硕在主板产业的深厚功力,已经完美的继承到了笔记本领域 。2000年,华硕电脑的营收报告中显示,主板和笔记本电脑分占全年营收的52%和21% 。截至2003年10月份,华硕笔记本的营收已经达到了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四成,几乎与主板的营业额并驾齐驱 。
在这一年里,华硕笔记本进入快速成长的爆发期,除了笔记本产量进入全球前5,接连推出的S1N M2N M3N S200N 等多款产品也获得了市场的一致好评 。其中,轻至920克,仅有A4复印纸一半大小的S200N还创下了全球最轻巧的迅驰笔记本电脑记录。经过6年持续的摸索和积累 华硕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笔记本电脑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体系,华硕笔记本逐渐成长为主板以外的最重要产品 。2006年,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子 游戏 涌入年轻人的生活,为了创造令人振奋的极致性能,华硕工程师们聚集到一起,为乐于超频的 游戏 狂人们创建了旗下 游戏 高端品牌玩家国度 。
在DIY市场,Intel长期保持着一统天下的局面,当年的AMD凭借着Athlon 64 X2的架构优势在双核大战中占据了主动,因此,玩家国度的第一个产品并不属于Intel,而是属于AMD的“crosshair 。” 这款产品在当时采用了非常主流的nForce 590芯片组,无论是在供电设计、散热设计、还是其它的细节上,都是华硕的一次全新尝试 。由于CROSSHAIR是华硕玩家国度的第一款产品,所以无论在命名上还是在设计风格上与如今的玩家国度产品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
不过这款略带实验性质的产品却将它的设计理念传承了下来,那就是“给玩家最好的产品” 。从这一点来看,CROSSHAIR无疑是成功的 。在这之后,华硕又推出了一款Intel平台的玩家国度主板——Striker Extreme 。
【败家之眼啥意思】 这款产品依然采用了Nvida的Nforce 680i SLi芯片组,并且搭配了更加夸张的散热设计,其在当时配置上犀利无比的酷睿四核处理器,更是成为顶级平台的不二选择 。如果说此前的两代主板已经让消费者们对玩家国度的下一代产品翘首以盼,那么后来的Commando的确完成了让粉丝陷入疯狂的使命 。这款主板可以说是玩家国度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产品 。一经推出就在顶级超频玩家手下打破了各种世界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