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阴山下是哪里( 二 )


早在公元5世纪时,境内的阴山岩画就被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发现 。他在著名的《水经注》中作了详细的记述 。这些记载是世界上对阴山岩画最早的记录 。然而在其后的若干世纪里,再没有人去问津 。
直到上世纪30年代未,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才发现了几幅岩画 。对岩画的全面考察是从1976年开始的 。此后,每年都有许多专家、学者和游人来考察和参观,先后共发现岩画一万多幅,其中做过拍照和临摹的岩画有近千幅 。
阴山岩画是中国已发现的岩画中分布最为广泛,内容最为多样,艺术最为精湛的岩画,不仅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岩画,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岩画之一,是中国最大的岩画宝库 。现存阴山岩画的绝大部分分布在巴市地区,最大的面积达400平方米,真实地记录了在此生活的古代北方匈奴、敕勒、柔然、鲜卑、蒙古等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历史 。五虎图是阴山岩画的代表作 。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敕勒川 (民歌)
百度百科——阴山山脉
敕勒川在什么山的下面?古诗中敕勒川在阴山的下面 。
出处:南北朝乐府诗集《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译文: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
《敕勒歌》赏析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 。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
【敕勒川阴山下是哪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 。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