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为什么没有共享电动车?( 六 )



哈啰力推定点停车背后 , 数据技术正在彻底改变共享单车“车效”模型

共享单车从随停随用到定点停车看似简单 , 但背后的人力投入、“车效模型”都已彻底改变 。如定点停车点设在哪、用户需求怎么预判……

近年来 , 为了推动两轮出行的智慧化运营 , 哈啰 , 自主研发了一套基于“AI+”理念的智慧运营管理系统“哈啰大脑” 。哈啰大脑系统研发的宗旨是通过在车辆投放智能规划、车辆智能调度、运维人员智能派单等各环节实现全链路运营决策智能化 , 以达到运力在时间、空间与需求上的最优匹配 , 从而实现共享出行平台运营的精细化管理 。哈啰大脑自推出以来 , 已经从1.0升级到了如今的2.0版本 。过去的1.0版本 , 是基于数据、算法来解决问题的 。而最新升级的2.0版本 , 则将以往事后解决问题 , 变成现在的事中、事前预测问题 , 从而尽快介入处理 , 极大提升了整体效率 。

为了更好的推动两轮出行的智慧化运营 , 哈啰还研发了具有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发明专利的蓝牙信标电子围栏精准定位技术 , 该技术的定位精准度在亚米(小于1米)级别 , 测试成功率高达95%以上 。此外 , 哈啰还首创了“Argus智能视觉交互系统” , 这套系统可实现卫星热点和远程可视监控同步刷新 , 为共享单车智能精细化调度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

在刚刚结束的2020年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 , 哈啰出行又向人们展示了有关智慧出行的三大人工智能“黑科技”产品 。一是Hermes(赫尔墨斯)路面安全系统 。该系统以AI、大数据分析及物联网技术为核心 , 从车辆骑行状态的前期、中期、后期 , 分别对用户及车辆进行骑行前的“故障自检”、骑行中的“风险提示”、骑行后的“紧急干预”进行安全识别 , 保障用户用车安全;二是非机动车安全管理平台——以物联网、云计算、视频AI技术作为数据收集、态势分析工具 , 以数据空间技术作为可视化呈现路径 , 通过多层次、多粒度的大数据挖掘 , 实现非机动车乱行、乱充、乱停、乱改造等“四乱”行为的智慧化监管 , 旨在打造具有“前端数据感知、智能数据处理、智慧决策应用”特点的新型城市交通管理手段;三是共享单车“定点还车”应用 。这是哈啰出行基于骑行需求理解和电子围栏、蓝牙道钉等技术能力 , 推出的城市共享单车规范管理、精细运营系统 。共享单车“定点还车”模式会辅助解决城市乱停乱放、通行安全、市容市貌等问题 , 是通过技术化手段约束用户行为 , 要求其停放至固定点位的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定点还车”模式已在上海奉贤奉浦街道落地测试 , 并得到奉浦街道办的认可 。

数据技术 , 在共享单车3.0时代的重要性被加倍的放大 。

正是因为有哈啰大脑 , 蓝牙信标电子围栏精准定位技术、Argus智能视觉交互系统、Hermes(赫尔墨斯)路面安全系统、非机动车安全管理平台、“定点还车”应用等综合资源这些改变、提升共享单车“车效”的新技术新能力 , 哈啰出行方能在近三分之一的城市实现定点停车 。

智慧城市时代 , 定点停车正成为城市共享单车运维新标准

近年来 , 城市建设开始向智慧城市迈进 。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显示 , 我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来 , 住建部共发布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 截止至2020年4月初 , 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290个 。加上计算科技部、工信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改委所确定的智慧城市相关试点数量 ,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累计已达749个 。

2020年突发的疫情在给我们的社会治理、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的同时 , 也暴露出了我们在城市治理中诸多的不足 。疫情之下的城市管理者们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新基建背景下 , 如何让城市管理更加敏捷、更加经济?如何让民生的用户体验更好?如何与经济的发展能够相辅相成 , 成为了人们新时期广泛关注的主题 。

共享单车作为城市出行基础设施中最后一公里的“毛细血管”系统 , 其智能化升级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各地智慧交通中人车和谐共处的关键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