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小满( 二 )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有所讲究的,而小满的由来是和两个方面有关的:
第一,与气候有关 。小满节气期间南方地区的雨水开始增多,而且降水频繁;所以有民间谚语“小满小满,江河渐满” 。这句话里的“满”就是指雨水充盈,所以在南方地区小满的代表着马上要降雨 。
第二,与农作物有关 。在北方地区小满节气期间则降雨较少甚至可能出现无雨的情况,所以小满的“满”不再指降水,而是指当地的农作物小麦的饱满程度 。因为麦子又属于夏熟作物,所以到小满的时候已经开始变得饱满了 。
从这两方面上可知,小满在南方是指马上要降水,但是降水量又不是很多,能让江河能够增加一些水量,但是又不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被称之为小满 。这也就是南方人的小满由来 。
而在北方地区小满则是指麦子等夏熟作物已经开始变得饱满了,但是还没有真正成熟,所以古人称呼此时的节气为“小满”,意思就是“小有饱满” 。正如农谚所言:“小满小满,麦粒渐满 。”这也就是北方人的小满由来 。
二、小满时节的气候特点:
南方地区:
小满期间南方地区就会出现连续好几天的降水,降水量也不少,所以在期间南方很多地区都准备好了防汛的工具,尤其是在地势低的地区,一不下心就可能被淹 。所以像地铁,地下车库门口都准备了很多沙袋用来防止雨水灌进来 。
北方地区:
而在北方地区则是没有南方那么多的降雨,即使降雨量很小甚至没有雨水 。也正因为没有雨水,就导致温度不断上升,造成干燥炎热的情况 。所以在北方的我在小满时节就很羡慕南方有雨水,能够凉快湿润一些 。
三、小满的三候: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小满节气划分为三候,分别是“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和“三候麦秋至” 。
一候苦菜秀:
因为在古代百姓主要的食物就是地里的庄稼,到小满时节普通百姓家里的存粮也吃差不多,但是地里的麦子又还没完全成熟,就只能挖地里的野菜充饥 。小满时节苦菜生长的极好,百姓就把它挖来洗净做菜吃 。所以苦菜便成了古代百姓小满时节的主要食物,这就出现了第一候苦菜秀 。
二候靡草死:
靡草是一种喜阴的植物 。而小满节气白天逐渐变长,温度也开始升高,这就导致靡草没有合适的生长环境就开始枯萎死亡,所以靡草死也标志着小满节气时阳气日盛 。
三候麦秋至:
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而小麦在夏天就成熟了,对于小麦而言,小满时节就相当于它的秋天,所以叫“麦秋至” 。
四、为什么没有“大满”
细心的朋友肯定发现在二十四节气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节气都有大有小,比如小暑和大暑,小雪和大雪,小寒和大寒,但是唯独只有小满,却没有大满 。这并不是古人在设立二十四节气的疏忽,而是有依据的 。
中国古代的时候受到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极大,而儒家又讲究中庸之道,忌讳“太满”“大满” 。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物极必反”之说,凡事不能“大满” 。因此,我国古人对于“太满”“大满”这样的词是格外忌讳的 。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小满”这个节气之后就没有设立“大满”,而古人们为了与之对应,则在其后设置了一个与小满相对应的节气“芒种”,两个都是形容农活情况的,这也体现了古代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 。
其实儒家的这一思想对现代人也是一个很好的警示,什么事情不要追求太过“满”,看似完美的事情背后总会隐藏着看不到的危机,不如适可而止,小满即可 。
小满的由来它的名字有两层含义,第一个与我国的农作物生长有关,小满之后我国北方地区的小麦正处在籽粒将满未满的灌浆期,所以叫“小满” 。第二层含义与降水有关,我国南方地区用“满”字形容水量,有“小满不满,干断田坎”的说法 。意思是说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 。
“小满”对农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收获的前奏,全国各地气温逐渐升高,一年一度的“夏收夏种夏管”拉开序幕 。小麦要收,油菜要割,水稻要栽插……可以说农民鞋底下的泥基本上就抹不掉了 。
《礼记月令》记载黄历四月要事,在民生上,小麦进入收获期(“麦秋”),小麦可尝新,还有清明以来采制的百药要储存起来备用 。在狱政上,官府要断案,把一些程度不重的小罪决断了,赦免罪行轻微的犯人,宽待重刑犯人,等到秋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