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二 )


2、隋开创了大运河以及科举 , 大运河的劳民导致隋灭亡 , 但这些却促成了贞观之治的产生 。开创大运河 , 利在当时 , 功在千秋 。
3、唐太宗引隋之苛政为戒 , 调整统治政策 , 纠正前朝之弊端 , 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 , 大臣要廉洁奉公 , 政府要轻徭薄赋 。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 他善于用人 , 勇于纳谏 , 不断调整统治政策 , 他的个人作用也是“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 。
贞观之治介绍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 , 经济复苏 , 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 , 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 , 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 。唐太宗任人廉能 , 知人善用;广开言路 , 尊重生命 , 自我克制 , 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 , 厉行节约 , 休养生息 , 文教复兴 , 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 , 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 , 尊重边族风俗 , 稳固边疆 , 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 故史称“贞观之治” 。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 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
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 , 其原因到底是什么?唐太宗李世民是唐代第二位皇帝 , 他开创了“贞观之治” 。唐代也被称为“天朝” , 唐太宗也被称为“天可汗” , 可见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程度 , 都达到了那个时期的最高水准 。唐太宗能够成功地开创“贞观之治” , 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
1、经济方面 , 李世民薄赋尚俭 , 遣散许多宫女 , 推行均田制和租庸制 , 减轻百姓的赋税 ,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 从根本上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 藏富于民 。不仅如此 , 唐太宗还赈济穷人 , 支持商业 , 历来“重农抑商” , 唐太宗对商人并没有什么偏见 , 反而给了他们许多方便 , 大唐的经济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
2、政治方面 , 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 , 爱民如子 , 重视人才 , 通过科举选拔人才 , 建立了吏治 , 魏征就是其中的代表 。为了寻求人才 , 李世民还完善科举制度 , 只要有治国安邦之才 , 不计较他的出身和地位 , 这也使得大唐出现人才济济 。
3、军事方面 , 坚持“寓兵于农”的方针 。农闲时种田 , 在冬季习武 , 这种全民皆兵的训练方法 , 让唐朝渐渐收复了边境失地 , 渐渐成为当时唯一的大国 。唐太宗平定突厥 , 远征高丽 , 在漠北建立安北都护府 , 在漠南建立单于都护 , 被各大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
4、文化方面 , 唐太宗积极提倡儒家学说 , 倡导“诗书礼仪” , 唐朝因此成为历朝历代文豪的多产朝代 , 李白 , 杜甫等著名诗人均出自唐朝 。一批一批的外国学生来到中国 , 接受先进的文化 , 使大唐的文化空前地融合 , 使文化得以快速发展 。
另外 , 唐太宗还特别注意民族的统一 , 推行平等的民族政策 , 促进了各民族的和平统一 。在唐太宗自上而下 , 由内而外的政策下 , 唐朝最终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 而唐太宗的治国方略也为历代君王所效仿 。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 。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唯贤 , 知人善用;开言路 , 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 , 减轻徭赋 , 休养生息 , 厉行节约 , 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 , 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 。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 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 , 使唐朝经济发展 , 社会安定 , 政治清明 , 人民富裕安康 , 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由于他在位时年号为贞观 , 所以人们把他统治的这一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 。参考资料:www.baike.baid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