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后期写作特点( 二 )


与之相比 , 郁达夫由感伤所发生的憎恨情绪其积极意义就更为鲜明了 。他恨什么呢?首先是恨社会 , 在《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中 , 郁达夫以愤世嫉俗的笔调 , 在几分玩世不恭 , 几分无奈 , 几分感慨中将社会的黑暗 , 下层人的不幸 , 来了个痛快的揭露 , 将自己对社会的憎恨作了十二分的强烈的表现 。
郁达夫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郁达夫的小说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色 , 他注重写人、写情、写一己之体验 , 不追求复杂的故事情节 。
其谋篇布局自然简洁 , 故事进行当中穿插一些景物描写或抒情议论 , 然而读来却层次分明 , 错落有致 , 特别是人物的鲜明性格和强烈感情 , 自始至终贯穿全篇 , 把作品呵成一个整体 。
扩展资料:
创作的独异风格 , 加上那种感伤、忧郁而又极坦诚的情味 , 郁达夫成了现代文学史上最有才情而最少框框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 。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 , 男 , 原名郁文 , 字达夫 , 幼名阿凤 , 浙江富阳人 , 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 。曾留学日本 , 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 。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 , 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 。在文学创作的同时 , 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 , 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 , 其文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郁达夫
郁达夫的创作特色是什么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下层知识分子 , 他们的生活穷困潦倒 , 因此充满了失意和颓伤的情感 。这些患有严重忧郁症的落魄知识分子 , 是当时社会的“零余人”形象 , 这些主人公的灰色人生也使小说的格调偏于低沉 。2.在小说中大胆直率地进行心理描写 。尤其被评论家所诟病的 , 是小说中毫不掩饰的对病态、畸形的性心理进行了直白的描写 , 这一点是不能被中国的道学家所接纳的 。第一个站出来为郁达夫的小说进行正面评论的是周作人 , 他认为“《沉沦》中虽然有猥亵的分子而无不道德的性质” , 因此 , 他认为《沉沦》是一件艺术品 。3.以散文的手法进行小说的创作 。郁达夫是一个情绪化的人物 , 这也影响到了他的小说创作 , 在写小说时 , 他是凭着主观思路去写的 , 很少顾及到小说创作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写作要素 , 而把大量的主观抒情的东西写进作品中 , 尤其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 非常的细腻 , 这种小说散文化的倾向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因为对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 , 并且首创了自传体小说这种抒情浪漫的形式 , 对当时一批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形成了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一股浪漫派的壮观潮流 。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点: 1:自自叙传的写法 2:自然流动的抒情结构 3:病态的心理 , 潜意识心理的描写
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是什么?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是:强烈的感情色彩;坦率的自我暴露;结构的散文化;自然美 。
在郁达夫作品中 , 其强烈的伤感情绪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颓废 , 一是憎恨 。既然生活是无味的 , 自然是死板的 , 自我也是废物——既不能事业有成 , 又不能摆脱苦闷 , 郁达夫就干脆自我放纵 。
其作品中的《感伤的行旅》《归航》可以看出其拼命地发泄一个人的本能 , 竭力要在病态中满足自我 。这种情感和行为显然具有消极性 , 这是郁达夫文学作品中不健康的内容 , 但却绝不是反动的内容 , 绝不是与时代思潮格格不入的情调 。
郁达夫主要是以这种病态来发泄一个从封建礼教羁绊中觉醒了而又找不到出路的青年的苦闷 。这种不健康的色彩下面仍有着五四“人的发现”所寄寓的积极的意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