僳僳族:“刀杆节”“阔时节” 男子穿短衣,外着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挂箭包;妇女穿绣花上衣,麻布筒裙 。喜戴红白料珠,珊瑚,贝克等饰物 住房多为“千脚落地”的木板房和竹篾笆房 。婚姻以一夫一妻的小家庭为主,但仍有姑舅表优先婚制等习俗 。人死后,亲友要带酒肉吊唁并绕尸歌舞,唱“尼莫”歌,实行土葬,在坟前悬挂弩弓,织麻布工具随葬品 。
回族:节日主要有“圣纪节”“开斋节”“宰牲节” 信仰伊斯兰教,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多修建“清真寺” 。主要在本民族内通婚 。人死后,要请阿一般早亡午葬,沐浴完毕用白布裹尸,移置木匣内,实行土葬,由阿率亲友出殡,妻不送葬
拉祜族:主要节日“扩塔节” 妇女服装具有青藏高原妇女服装的特点,多穿黑布开岔很高的长袍,除衣领和开岔都镶绣彩色花边和银泡,下穿筒裙或长裤 。西双版纳有的妇女剔光头发,包黑色头巾,戴大耳环,胸前佩挂“普巴”(大角牌) 。男子裹黑头巾,穿黑色无领大襟衫和长裤,外出时佩刀 。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有刀妻方居住3年的习俗 。夫妇不和睦,可请人出证,饶断丝线,即可离异 。人死后根据性别,年龄和辈份放置尸体,实行火葬,部分地区采用土葬,墓坑方位一般以丢鸡蛋占卜选定 。信奉原始宗教,崇拜多神
佤族:主要节日“崩南尼” 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有姑表优先婚配习俗 。人死后实行土葬 。男子常用黑布或红布包头,身穿无领短衣,宽大短裤,赤足,身佩长刀,颈戴藤圈,有纹身习俗 。妇女穿无领短衣,下着围裙,小腿裹布,并在腰腿套足藤圈 。遇到重大事情要剽牛 。
纳西族:主要节日“棒棒会”“螺马会” 男子服饰大体与汉族相同,妇女着右衽大襟宽袖上衣,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围腰,下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用彩色丝线纺织7个精美圆形图案,象征“披星戴月”,表示勤劳之意 。
瑶族:主要节日“盘王节” 妇女着无领大襟上衣,下着长裤,短裙或百褶裙,最爱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绣上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围以五彩细珠,佩戴银制头钗,头针,耳环,颈圈,银牌,手镯等饰物 。男子亦畜发盘髻,以青布或红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外加坎肩,下着宽裤 。男女青年社交自由,一般通过节日唱歌建立感情,征得父母同意即可成亲,但不与他族通婚 。家庭组织一夫一妻制,多行姑表婚 。男子成年后举行民间制作的精美刺绣,桃花,蜡染,瑶锦等手工艺品最负盛名,信仰多神,崇拜祖先 。
藏族:节日多与宗教有关,主要节日“藏历年”葬俗有天葬,水葬,土葬,火葬等多种,信仰藏传佛教 。每逢节日,都有民族歌舞和骑马比赛 。
景颇族:“目脑节”是其传统民族节日 。男子喜穿黑色对襟圆领上衣,包头巾上缀有花边图案和彩色小绒球,外出时常佩带筒帕,长刀 。妇女穿黑短上衣和枣红色羊毛花筒裙,颈挂料珠项圈,或银制圆片和海贝,花纹色彩鲜艳 。还在腰,颈,腕,足戴有涂过红,黑色油漆的藤圈,有钱的人,往往腰缠数十圈 。
布朗族:主要节日“关门节”“开门节” 喜吃酸笋,酸菜,酸肉之类食物 。男子穿对襟短衣,下穿黑蓝色肥腿长裤 。有纹身习俗,在四肢,胸,腹部都刺染有各种花纹 。人死即速葬,按年龄辈份大小,分高,中,低三台叠葬在一起 。
普米族:主要节日“大过年” 兰坪,宁蒗等地普米族过年要为十三岁儿童举行“穿裤子(裙子)”成年礼仪式 。
怒族:“新年节” 男女均穿用麻布织的衣服,成年男子穿长衣短裤,喜佩腰刀,肩背弩弓及兽皮箭包 。泸水,福贡的怒族妇女喜穿右大襟上衣,下着长

文章插图
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贵州少数民族节日有1000多个,规模较大的有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六月六”、彝族的“火把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古节". 三月三节“三月三”是布依族传统的民族节日,各家各户都要集款集粮,煮酒买肉聚餐 。这实际是整个村寨的一次群众集会 。聚餐后,村民原地就坐,静听寨老宣布民主制定的《议榔规》 。各村寨制定的《议榔规》,以前还借用汉字的音、义,把条文刻在石碑上,立于寨中使其家喻户晓,人人遵守 。《议榔规》对于维护村寨安宁和公有财物,增强人民团结有积极意义,类似现在的乡规民约 。三月三节日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五色糯米饭 。 四月八节“四月八”是苗族人民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怀念祖先、纪念英雄的日 子 。这一天,他们载歌载舞,以表示对祖先、英雄的景仰和凭吊 。贵阳、惠水、龙里等地都 是欢度“四月八”的场所 。而布依族传说中的“四月八”则是“牛王”的生日,因而把这一 天 定为“牛王节” 。荔波一带的布依族群众在这一天做黑糯米饭敬“牛王”,让牛休息一天;罗甸、册亨、安龙、贞丰一带的布依族群众则还用枫树叶泡水给牛洗澡 。 六月六节六月六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有些地方过节的日期根据农事情况而定,可以移到六月十六或六月廿六日 。佳节到来,每家每户也要出钱出粮,煮酒、买肉聚餐 。这天早晨,家长带领孩子到田边去杀雄鸡,意思是期望秋季丰收,同时,借此给孩子们讲述农业生产常识,传授田间管理技术,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生产劳动 。此外,布依族青年男女在各自约定的地点,白天在歌场上对唱,晚上还到布依村寨里继续对唱,用这种方式表达彼此爱慕之情 。 “查白”歌节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起源于布依族民间故事 。据传说,有一对布依族青年男女查郎和白妹,在劳动中建立了真挚的爱情,贪婪的财主抢走了聪明的白妹,害死了朴实善良的查郎,白妹悲愤交集,放火烧毁财主大院,并跳入烈火,以身殉情 。后人为了纪念这对不畏强暴,为民除害的恋人,便把查郎遇害的地方定名为“查白”’;把白妹殉情的日子农历六月二十一日作为歌节 。多少世纪以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就成了布依族人民的“查白”歌节 。每年这天,黔、桂、滇三省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市一个叫做查白的地方,喝山歌,吹木叶,弹月琴赛歌,以期在歌会上找到意中人 。 “毛衫树”歌节 “毛杉树”歌节,是安龙县德卧镇“毛杉树”附近布依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起源于古代英雄人物传说故事 。相传东汉时期,德卧地方恶人乃支,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民不堪命 。当时有四名汉将,率兵剪除乃支,为民除害 。在激战中,三名武将不幸中暗箭阵亡,时在农历三月初三蛇场天 。后人为纪念三位武将,便在坟前栽了三棵杉树,树栽下后,长势神奇,仅三个月便长成九丈高的合抱大树,枝叶繁茂,针叶细长似毛,人称“毛杉树” 。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以后的第一个蛇场天,附近几县和广西隆林等地成千上万的各族青年男女,穿着节日盛装,弹着月琴,吹着箫笛、木叶,邀约伙伴,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毛杉树欢庆对歌,表示对英雄们的怀念和敬仰 。同时,还借此机会谈情说爱,寻求伴侣 。近年来,政通人和,三天会期盛况空前,赴会人群多达万人以上 。 采花节采花节又叫采花坡,是普安、晴隆一带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节日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当地苗族青年,带上芦笙、箫笛等乐器,从四面八方赶来,云集普安与盘县交界处的采花坡,在山坡上、丛林里、山洞旁“游方”(苗语,意即谈情说爱) 。节日来到前,附近苗家东道主,在坡上竖起青枝绿叶的“花树”,树上缀满朵朵白山茶、映山红、桃李花等鲜花 。苗族男女育年围树歌舞,名日“跳花场” 。跳时男一圈女一圈,一圈套一圈,回旋欢跳,且歌且舞 。姑娘们的百褶裙飘飘洒洒,银镯项圈叮铛有声,舞姿质朴优美,个个象孔雀开屏 。盛会常达六、七千人,热闹异常 。 敬桥节敬桥节,是苗族的主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二月二日为敬桥节 。这天,苗族人民时兴修桥补路;还时兴补送已婚但未坐家的姑娘去夫家落户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煮熟几十个鸡蛋、鸭蛋、并染上各种颜色作为送客礼物,有的还用网袋装着五色蛋给孩子们玩 。 过卯节农历七月十三日是苗族人民的过卯节 。这天,各家都要把出嫁的姑娘接回来欢聚 。晚上,在晒坝里插香烧纸燃烛,祝愿和预示迎来新谷,确保丰收 。 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 的传统节日 。农历四月二十四日是小火把节 。六月二十四日是大火把节,这天,村村寨寨都要宰牛,分而食之;家家户户都要包棕子,打粑粑,待客送礼 。节日夜晚,彝族男女老少身穿盛装,高举火把,犹如一条火龙环寨绕行,然后在田边地头举行象征性的扑杀农田害虫仪式 。同时还燃篝火、开晚会,举行赛歌. 端节端节是水族盛行的最隆重的节日 。每年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期间的 “亥日”,便是过“端”的日子 。不同地区轮流过不同亥日的端节 。节日那天,四乡八寨的亲友都到过“端”的寨子去做客饮酒,欢庆丰收 。端节的摔跤、斗牛、敬酒等活动 。白天,水族群众还要聚集在端坡上举行赛马、击铜鼓、吹芦笙等活动 。 盘古王节瑶族盘古王节又称达努节、祖娘节、瑶年,是瑶族最隆 重的节日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瑶族群众为纪念创造天地万物的祖先大神弥洛陀,要杀猪,做糯米饭,全家欢聚,亲友寨邻互访做客,吹芦笙、跳舞、唱歌,以示庆贺 。 龙舟节龙舟节是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此时万人盛装,云集江边,参加龙舟出发前的献祭活动 。比赛开始,几十条龙舟破浪前进,两岸锣鼓、礼炮齐鸣,观众呐喊惊天动地 。岸上还举行对歌、跳芦笙舞等活动 。入夜,余兴未尽,青年男女相聚对歌,倾诉真情 。
- 评剧起源于哪里哪个省,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的发源地分别是什么
- 旺旺号是什么,淘宝里的订单编号和旺旺号指的是什么意思?
-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故事有哪些
- 一个小丑被欺负的电影
- 程晓玥家里是做什么的
- 希斯·莱杰是怎么去世的
- 许巍的格言
- 一个母亲的复仇有没有彩蛋
- 一个母亲的复仇经典语录
- 张先『行香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