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是什么_数字人民币如何大面积推广?( 二 )


现在 , 中国的移动支付非常流行 。如此情况 , 在通常的讨论中 , 可以说是中国的大优势 , 但在数字货币推广的讨论中 , 发达的移动支付却是障碍 。
中国的消费者已经习惯移动支付 , 这得益于腾讯、阿里巴巴良好的技术支持和商业模式上的成功 。回想在2014年之前 , 我们觉得现金和实体卡是比较稳妥的支付方式 , 消费者几乎不敢把自己的“主工资卡” , 和支付宝、微信做连接 。但一场场O2O大战 , 涉及网约车、外卖、快递等行业 , 使得中国消费者快速培养起移动支付的习惯 , 尤其是滴滴和快的的补贴大战 , 更是品牌推广的经典案例:用户为了抢到补贴 , 自觉注册 , 单个客户的获得成本仅有18元 。而且随着时间推移 , 大家之于移动支付的风险疑虑渐渐消退 。难怪有人说:正是中国O2O商业的烧钱大战 , 烧出了中国移动支付的大火 。
如今再看数字货币 , 已然没有条件再走“移动支付”的推广之路 , 况且 , 现有的落地终端 , 包括手机、刷脸、指纹等设备 , 都是围绕支付宝和微信建立起来的 。要想快速地切换 , 绝非容易的事情 , 短期之内 , 即便数字货币成熟起来 , 也要和纸币、第三方支付共同存在 。事实上 , 数字货币要想大面积推广 , 除了需要强烈的行政力量之外 , 更需要找到消费者的痛点 。比如 , 现在手机信号并不是全部满格 , 一些旅游景区、地下室无法完成支付 , 所以 , 数字货币双离线支付功能就是卖点之一;而随着数字货币载体日益普及 , 消费者也有希望摆脱手机的控制;另外 , 现有的第三方支付能够轻松地获取消费数据 , 从而谋求更多的商业利益 , 有些推送令用户非常反感 。而数字货币的特点之一 , 就是更注重隐私的保护 , 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会被记录 , 但只有相关部门才能查看: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不理智的消费行为 , 又能很好地规避隐私泄露 。
总之 , 面对新鲜事物 , 普通人也应该大胆尝试 , 主动适应 , 顺势而为 。否则 , 当政策呼啸而来之时 , 留给后知后觉者的 , 只有不适应和百感交集 。当然 , 新事物要想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 也需要想清楚自己所能创造出的新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