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过小年民俗:小年的习俗是小年夜习俗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 , 在中国的春节习俗中 , 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这一天 , 通常会通过进行一些沿袭了两千年的习俗 , 即祭灶和扫年 , 来宣告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 。
祭灶的习俗 , 从秦汉甚至更早时就有记载 。《后汉书·阴识传》中说:“宣帝时 , 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 。腊日晨炊 , 而灶神形见 , 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 , 因以祀之 。自是祀后 , 暴至巨富 。”所谓祭灶 , 就是祭拜灶神 , 因而小年也叫祭灶节、谢灶、灶王节等等 。至唐宋时 , 祭灶的日子形成传统 , 就定在了腊月廿四日 。
而在民间流传中 , 灶王爷也逐渐被“人化” 。据传说 , 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 , 因为犯了过错 , 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 , 当上了“东厨司命” 。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 , 记录人们怎样生活 , 如何行事 , 每年腊月廿四 , 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 , 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而 , 人们在腊月廿四都要祭灶 , 祭送灶神升天 。祭灶时 , 通常将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 。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 , 下界保平安” , 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 , 横批是“一家之主” 。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 , 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 , 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 , 让它不在玉帝那里讲坏话 , 也有意为让灶王的嘴甜 , 光说好话 。最后将灶王爷像焚烧 , 谓之“升天” , 边烧边磕头祷告 。
扫年则好理解 , 就是大扫除 。小年这一天 , 家家户户扫房擦窗 , 清洗衣物 , 刷洗锅瓢 , 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 , 准备迎接春节 , 也有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和扫除旧岁中遇到的不快的意思 。
近年来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 以往的传统灶台已难觅踪影 , 祭灶的习俗也简化不少 。如今的小年 , 仪式化的“祭灶神”已经很少见了 , 取而代之的是“拜神”、“扫舍”、“吃糖”等相对简易的礼俗 。“过小年”也被赋予了祈盼全家平安、幸福的美好意义 。

文章插图
过小年民俗:小年都有什么习俗
小年的习俗有祭灶王、扫尘土、吃灶糖、洗浴、婚嫁等 。
一、祭灶王
祭灶 , 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 , 除了供奉糖瓜、糕点 , 还要换灶神画像 。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 , 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 。
祭灶日期 , 由于各地风俗习惯不同 , 其日期也不尽相同 。有现存文字记载的 , 在南朝时 , 部分地区祭灶日是在腊月八日 , 与腊八节重合 。到宋代时 , 祭灶已经与小年合并起来 , 定在了腊月二十四这天 。
清朝前期和中期 , 祭灶一直是腊月二十四 。而且至少到乾隆时期 , 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祀 。但是清朝也的确有腊月二十三祭灶的记载 。
【过小年民俗,各地的小年都有哪些特别的习俗】二、扫尘土
腊月二十四 , 扫房子: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 , 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 , 也叫“扫尘日” 。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 , 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 , 清理各种器具 , 拆洗被褥窗帘 , 洒扫六闾庭院 , 掸拂尘垢蛛网 , 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 , 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 , 拔除不祥 。过了小年 , 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 , 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

文章插图
- 板栗鸡的好处是什么?
- 老歌和现在的歌哪个好听觉得现在的歌不好听的是我们过时了吗
- 赵云跟姜维打过吗
- 一位去过阴间人的经历,人去阴间要经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 做什么工作比较有前途 做什么工作工资高能月入过万
- 大年三十有没有加班
- 利拉德进过全明星首发吗
- 有谁做过华为赠送的手机保养
- 过高的预期后果很严重 如何看待6成大学生认为毕业10年内会年入百万
- 4条反常识建议值得营销、品牌、市场从业者看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