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元素的故事( 三 )


门捷列夫出生于1834年,他出生不久,父亲就因双目失明出外就医,失去了得以维持家人生活的教员职位 。门捷列夫14岁那年,父亲逝世,接着火灾又吞没了他家中的所有财产,真是祸不单行 。1850年,家境困顿的门捷列夫藉着微薄的助学金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后来成了彼得堡大学的教授 。
幸运的是,门捷列夫生活在化学界探索元素规律的卓绝时期 。当时,各国化学家都在探索已知的几十种元素的内在联系规律 。
1865年,英国化学家纽兰兹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按原子量大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发现无论从哪一个元素算起,每到第八个元素就和第一个元素的性质相近 。这很像音乐上的八度音循环,因此,他干脆把元素的这种周期性叫做“八音律”,并据此画出了标示元素关系的“八音律”表 。
显然,纽兰兹已经下意识地摸到了“真理女神”的裙角,差点就揭示元素周期律了 。不过,条件限制了他作进一步的探索,因为当时原子量的测定值有错误,而且他也没有考虑到还有尚未发现的元素,只是机械地按当时的原子量大小将元素排列起来,所以他没能揭示出元素之间的内在规律 。
可见,任何科学真理的发现,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受到阻力,有些阻力甚至是人为的 。当年,纽兰兹的“八音律”在英国化学学会上受到了嘲弄,主持人以不无讥讽的口吻问道:“你为什么不按元素的字母顺序排列?”
门捷列夫顾不了这么多,他以惊人的洞察力投入了艰苦的探索 。直到1869年,他将当时已知的仍种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小卡片上,进行反复排列比较,才最后发现了元素周期规律,并依此制定了元素周期表 。
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宣称:把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来,在物质上会出现明显的周期性;原子量的大小决定元素的性质;可根据元素周期律修正已知元素的原子量 。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被后来一个个发现新元素的实验证实,反过来,元素周期表又指导化学家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寻找新的化学元素 。至此,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跨过漫长的探索历程,终于进入了自由王国 。
门捷列夫,这位化学巨人的元素周期表奠定了现代化学和物理学的理论基础 。
在他死后;人们格外怀念这位个子魁伟,留着长发,有着碧蓝的眼珠、挺直的鼻子、宽广的前额的化学家 。他生前总是穿着自己设计的似乎有点古怪的衣服 。上衣的口袋特别大,据说那是便于放下厚厚的笔记本——他一想到什么,总是习惯地立即从衣袋里掏出笔记本,把它顺手记下 。
门捷列夫生活上总是以简朴为乐 。即使是沙皇想接见他,他也事先声明——平时穿什么,接见时就穿什么 。对于衣服的式样,他毫不在乎,说:“我的心思在周期表上,不在衣服上 。”他的头发式样也很随便 。那时,男人们流行戴假发,对此,门捷列夫总是摇着头说:“我喜欢我的真头发 。”
给您少点麻烦/我直接复制过来 。。
元素的故事的好词佳句1.元素的故事这本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各五个《元素的故事》介绍的是发现化学元素的故事 。作者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描写,记叙了18世纪中期到近年有关化学元素的重大发现和发展 。
作者简介
编辑
依·尼查叶夫,原名雅可夫·潘,苏联青年科学文艺作家 。在苏联推广新技术的运动中,他担任过特约通讯员和《知识就是力量》月刊的编辑,其作品笔锋犀利、新颖有趣、说理详细、富有文艺色彩,《元素的故事》为其代表作 。雅可夫·潘不仅是一位对科学和生活充满热情的作家,而且是一位富有爱国心的热血青年 。1941年,他因过度劳累而积劳成疾,不能加入正规红军参加苏联卫国战争,但他却隐瞒重病,加入了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民兵队伍,不幸壮烈牺牲于莫斯科前线 。
内容简介
《元素的故事》介绍的是发现化学元素的故事 。著者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描写,记叙了18世纪中期到近年有关化学元素的重大发现和发展;列举了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元素钠和钾,德国化学家本生、基尔霍夫发现元素铯和铷,居里夫妇发现元素钋和镭等故事 。介绍了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 。
著者以巧妙的文艺手法,使《元素的故事》脱离枯燥的讲义和教材形式而自成一格,把元素的发现写成了一篇篇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 。书末由中国著名作家叶永烈撰写了几个元素的新故事 。
2.中华勤学故事的好词好句中华勤学故事(2004)故事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