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读后感( 三 )


如今在我们的班级也存在这样一类人,成绩比一般人好,但又比一部分差,是班级的分水岭,在他们上面的人能拉十多分,下面也能拉十多分 。
孔乙己就是这样尴尬的存在,成绩好的他算不上 。却又自视清高,不愿与成绩差的人为伍 。同时他又很矛盾,穿着长衫又红着脸与他人争辩,与其说他自卑,不如说他孤独,什么是孤独?稍有人问,你就会敞开心扉,其实就是孤独 。到现在在我脑海中,孔乙己那句话仍不断重复,你知道茴香豆的茴怎么写吗,茴字有四种写法 。
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读了八年文不成武不就 。从不旷课,老师说上一句要脸红好几天,不敢迟到,不敢早退,难题永远做不出来,总是在一旁默默地循规蹈矩的活在自己的世界 。每当生活不如意,便开始愤怒,看别人混得如鱼得水,开始充满负能量 。人们离你渐行渐远,开始产生疑问?为什么他们那么优秀,而自己的嫉妒心却不停的在作崇 。仍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却能安慰自己:他们是天才,而我与他们不同,总会有那么一天,我就聪明了,欺骗自己,时候未到 。
哪有什么一夜成名,其实都是百炼成钢,明明懂得的道理,却非要等到自己亲眼看到比自己好的、差的人都比自己优秀,才发现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同孔乙己一样,空有一腔热血,没人看得起,最终消失 。默默地,默默地……从来无人问津,仿佛从没有来过一样 。
鲁迅先生所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难道说的仅仅是孔乙己吗?
为了这些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要走出孔乙己,将他作为反例,在自己努力的道路上,会遇到一些挫折,听到一些声音,但我知道热血难凉,赤子无惧,努力会战胜一切 。
相信在未来的你会在铺满鲜花的道路上继续美好,荆棘之地也要昂首闯荡,每天的你都要加油呀!
孔乙己读后感6今日我看了孔乙己的故事,很是让我感动 。我深深的为故事里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它主要讲述的是发生在南方一个叫鲁镇的小镇上的故事 。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和别处不一样,做工的人,傍晚散了工,喜欢花点铜钱,买上一碗酒,加一些茴香豆或者小菜,慢慢品尝 。文章里就喝酒的气氛还有这样的描述:穿短衣的顾客站门边,几下就喝完了酒,而穿长衫的,才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慢慢坐喝 。看了这样的文字我就想,为什么会这样呢,读了后面的文字,才明白这就是当时社会阶层的真实写照,穿短衣的多是些穷苦的下层人,穿长衫的多是一些有钱人 。
孔乙己就是这样的人,迂腐而穷困 。虽然他还是一个秀才,但考了很多次状元,都没能考上,最终把自我考得穷困潦倒 。尽管如此他却是站着喝酒的唯一穿长衫的人,虽然他的长衫很破旧,但他始终觉得自我就是以前有点钱,此刻落魄的读书人 。
孔乙己有一笔好字,替人家抄抄书,勉强糊口 。可他有一坏习惯,好喝懒做 。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带书以及纸笔墨砚,一齐失踪 。如是几次叫他抄书的人也没有了 。更有意思的是,孔乙己去酒馆喝酒,没有钱就叫了一碟茴香豆下酒 。一群孩子们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们吃完豆子,仍然不散,眼睛望着碟子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于是这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鲁迅先生将孔乙己这种又穷又酸又迂腐的小人物,用平和幽默的语言,刻画得入木三分 。
中秋过后,一天比一天冷,将近初冬时,一天,掌柜正招呼客人,只听有人说:“温一碗酒 。”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 。向外一望,孔乙己便在柜台下的对面门槛坐着,脸上黑并且瘦,已经不成样貌了,盘着腿,下头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孔乙己吗?你还欠十九个钱呢!”掌柜说,孔乙己答到:“这……下回还清吧,这一会是现钱,酒要好 。”他喝完酒,用手慢慢走去了 。这以后就再没有看见孔乙己了,他大约的确死了 。
孔乙己让我感到可怜可笑,但他悲凉的一生、悲惨的结局,无疑是当时社会的那种弱肉强食、冷漠无情、愚昧封建的旧社会的真实写照,而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用他精辟的语言、犀利的笔锋对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进行鞭打和讽刺 。让我们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也激励着我们祖国的新一代勿忘国耻,好好学习,建设强大的祖国 。
孔乙己读后感7我相信,一个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是可悲的,也是悲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