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斯特在什么电影里扮演抑郁症患者( 二 )


《魅力四射》(Bring it on)里 , 她是热情洋溢的啦啦队女孩 , 青春感爆棚 。
和戏里的“啦啦队少女”不同 , 18岁的邓斯特已经很有独立思考能力 , 和妈妈一起办了 制片公司。
此后 , 她和女导演索菲亚·科波拉几度合作 。比如《绝代艳后》 , 还原了一个大历史中被模糊和概念化的法国王后 。
这是邓斯特又一部跟法国有关的作品 。
拒绝了《美国丽人》后 , 邓斯特陷入了一段“混乱的青春” 。这种混乱集中体现在接戏上——文艺片、魔幻片、青春片、悬疑片、动作片 , 她都有尝试 。
其中最著名的 , 要数让她成为好莱坞一线女星的《蜘蛛侠》 。
红遍全球 , 从此以后自带“蜘蛛女”烙印 。
当年这个吻真是经典之作 , 难度系数3.0
然而“蜘蛛女”这个标签 , 既是荣耀 , 也是禁锢 。
作为超卖座的商业片女星 , 她并不满意自己的“票房保障”和“花瓶”两大人设 。
但“伟大的电影”这种机会 , 真不是人人都有幸遇到的;于是 , 邓斯特内心陷入激烈冲突 , 她渴望伟大、经典与不朽 , 但世人却将她视为一枚可供赏玩的花瓶 。
“我雄心勃勃 , 我想要做伟大的工作 , 跟伟大的导演、制作人一起拍伟大的电影 , 我有自己的标准 , 虽然它们可能很难实现 , 但我要去尝试 , 我认为谁说他们没有野心、不想成功 , 都是在撒谎 。”
在这样的煎熬之下 , 二十几岁的邓斯特曾经一度抑郁 , 消沉近两年 。
后来电影《抑郁症》中的表演
2008-2010年 , 她没有拍任何电影 , 而是来到犹他州席克罗吉治疗中心接受抑郁症治疗;治疗期间 , 她一度被外界媒体误会 , 盛传她酗酒 。
这段时间的沉淀也让她重新接纳了自我 , 她终于与那个怨念的自己和解了 。
重新出发的她 , 一转身就遇到了“伟大的作品”——拉斯·冯·提尔执导的影片《忧郁症》 。
拉斯·冯·提尔 , E姐最喜欢的两个导演之一(另一位是伍迪艾伦) , 《狗镇》和《黑暗中的舞者》看了不下20遍 。
邓斯特在《忧郁症》中教科书般的表演也助她获得了戛纳影后 。
2015年 , 邓斯特再凭电视剧《冰血暴第二季》同时提名艾美和金球奖最佳女主角 。
到了2016年 , 邓斯特开始自己执起了导筒 , 拍摄《瓶中美人》 。
无论是做演员 , 还是自己当导演 , 邓斯特始终在追求一种先锋主义的思考;这让她在美貌之外 , 有了超越线性时间的精神向度 。
----我是找回自我的分割线----
回归:
虽然性感、文艺 , 但邓斯特一直保持着童真的少女心 , 这在她走出迷雾、回归内心之后 , 更为明显 。
从小她就直言不讳 , 在采访中侃侃而谈 。
表演并不难......小鲜肉听了想打人
看她的访谈是很愉快的事情 , 因为她无论何时都如婴儿般大笑 。
笑的时候是最好看的啊
肢体动作丰富 , 经常一言不合就惊现表情包 。
会吐槽妈妈想要了解她的一切和各种碎碎念 , 模仿妈妈drama的表情 。
有点鬼畜.....
和很多小仙女一样 , 她也是一名伟大的“铲屎官” , 迷糊的她还曾因为分辨不出小猫性别而出糗 。
女神人设的她居然也喜欢看The Bachelor (类似于《黄金单身汉》) 。
出演《冰血暴》的时候吐槽台词太多就像是考试 。
小仙女们应该深有体会......
在镜头前放飞自我 , 一言不合就鬼畜笑 , 这样的邓斯特真的很可爱 。
高冷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逗比的灵魂 , 这样的反差和冲击 , 造就一个迷人的克尔斯滕·邓斯特 。
从天才童星到戛纳影后 , 邓斯特一路并不顺畅 。
年少成名既是幸运也是枷锁 , 而演艺事业又险些被好莱坞式迷茫断送 。所幸 , 她终于皈依内心 , 找回真实的自我 , 将天赋蜕变为影后之冕 。
美貌并不真正来自于五官 , 而来自于阅历和态度;邓斯特从被安排的光芒万丈 , 到在程式化里找到自己的特质 , 走了一条渡波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