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封王中太平天国的将领有哪些( 二 )


天王洪秀全:天国灭亡前三个月病死天京
东王杨秀清:天京大叛乱中被北王杀死
南王冯云山:全州城外中清军大炮而死
西王萧朝贵:长沙战役中战死
北王韦昌辉:平叛后,被天王处死
翼王石达开:四川大渡河被俘,于北京凌迟
燕王秦日纲:因叛乱,与北王一起被处死
忠王李秀成:天京城破被俘,被曾国藩处死
英王陈玉成:叛徒出卖,寿州被荣禄杀害
安王福王洪仁发洪仁达:天京城破战死
林凤翔:北伐失败被俘,于北京凌迟
李开芳:北伐失败,诈降未成功被杀
干王洪仁玕:天京城破与幼主一起被俘,遭杀害
慕王谭绍光:天国末期,太平军众将领降清,谭不从,被杀害
林启荣:天国后期,据守九江,城破后战死
赖文光:天国灭亡后,继续抵抗清军,于68年被俘遭杀害
还有一些不知道结局:
豫王胡以晃,烈王曾天养,赖汉英,罗大纲,洪宣娇,曾水源,辅王杨辅清,康王汪海洋,黄文金,侍王李世贤,章王林绍璋等等等等
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有哪些?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有: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 。
1、杨秀清出生在广西桂平市紫荆山平隘新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杨亚齐,母亲古氏 。他5岁丧父,9岁丧母,由伯父杨庆善抚养成人 。
杨秀清成年后,由于没有田地耕种,他只能以种山烧炭为业,经常要翻山越岭去卖煤炭,承受着商人的剥削,换回一升半斗米,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这样的出身环境让杨秀清成为一个深谙世故、善于交游的人,未曾上过学、识字也不多的他,在家乡紫荆山一带颇有人缘 。
1850年年底,洪秀全和冯云山在花洲山人村部署起义工作,下达团营令,要求各地拜上帝会员变卖田产到金田集中,并将团营指挥部设在金田村,由杨秀清、萧朝贵和石达开主持 。
当地地主势力获得情报后,联合清朝驻军对前往金田村集合的会众施加阻击,杨秀清多次借助“天父下凡”来组织队伍反击,为金田起义打开通路 。12月,金田起义成功 。
2、萧朝贵,父蒋万兴,母盘氏,弟为太平天国懿王蒋有福 。居桂平鹏隘山下古棚村,族属未定(目前史学界有汉、壮、瑶、客家四种说法) 。因过继萧玉胜为子,故改姓萧 。
有两子,长子萧有和,次子萧有福 。萧有和袭爵为幼西王,在太平天国后期深得洪秀全信任,天京失陷后被清军杀死 。
萧朝贵自幼随养父长大,家境贫苦,到桂平市紫荆山山区靠种菜、耕山、烧炭艰难度日 。父母亲育男四人,萧朝贵排行第三,次兄为太平天国顶王萧朝富,四弟为天平天国模王萧朝兴,族弟为式王萧三发,时家境贫寒,无钱念书,不识多少字 。
为了谋生,少年时代的萧朝贵,就离家外出做工,还当过店伙计 。不久,又随父母背井离乡,到桂平平隘山的下古棚落户,以开荒烧炭维持生计 。这时,萧朝贵才20岁出头,都已备尝封建社会贫民的颠沛流离生活之苦 。
3、冯云山广东花县禾乐地人,与洪秀全的家乡官禄为邻村,相距约三里 。他约生于公元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出生在一个家道殷实的家庭 。父亲叫冯绍衔,母亲胡氏 。他诵读经史,博览百家,学得一套中国旧文化的知识 。他不愿过剥削阶级的生活,去当一名农村蒙馆塾师 。
冯云山和洪秀全居同里,年相近,从小同学,后来又同做蒙馆塾师,他们志气十分相投 。公元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冯云山和他共同密图革命 。
冯云山一向与贫苦农民接触,使他同情广大农民的困苦,并产生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憎恨,到鸦片战争后,又看到清朝的腐朽和民众普遍反清,于是离开原来的阶级,走上起义的道路 。
太平天国在永安州封五王,封冯云山为南王,所有官制、礼制都由冯云山制定 。又在这里向全国发出讨伐清朝的吊民伐罪的檄文,也都由冯云山主裁 。壬子二年正月元旦,太平天国颁行冯云山创造的天历 。这是中国行阳历之始,也是世界用四季历法的首创 。
壬子二年四月,太平军从桂林北出,太平天国这个被史家评为“其忠勇才德与智谋器度实为太平天国之第一人”的开创者,在经过全州城时中炮,牺牲 。
4、韦昌辉生于1826年(道光六年),家境丰饶,但“人少无功名,有钱无势”,常受当地大户的欺侮与讹索,激起了他反抗清朝统治的情绪 。1848年10月(道光二十八年九月),冯云山出狱回紫荆山,路经金田,借宿韦家,与韦昌辉交谈甚为投合,韦昌辉便加入拜上帝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