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喝雄黄
因端午节后各种虫类,开始活跃起来,瘟疫渐多,雄黄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也是因白蛇传的故事,白蛇喝了雄黄酒之后,差点现出蛇形,所以民众则起而彷效,希望收到去邪的功能 。
(三)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 。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伸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 。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

文章插图
端午节的由来50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传说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跳入汩罗江,为了不让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 。之后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 。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在春秋之前已有以龙舟竞渡形式敬龙神的习俗 。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忠君爱国,后亦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
总的来说,端午起源于南方百越,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端午节文化相沿迄今 。

文章插图
资料拓展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龙日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天中节等 。端午习俗主要有食粽子与赛龙舟 。食粽子的习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赛龙舟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
端午节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将中国的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
端午节的起源
1、【屈原说】
【端午节的来历简介,端午的来历简介50字】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流放到沅、湘流域 。后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
楚国百姓得知屈原之死哀痛异常,为防止鱼儿吃屈原的身体,纷纷投以饭团 。后来人们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并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文章插图
2、【伍子胥说】
在江浙一带,是说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吴王阖闾信任 。他忠心耿耿帮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吴国国力达到了鼎盛之势 。吴王阉闾去世后,他继续辅佐夫差即位,帮助吴国打败越国 。伍子胥分析吴越两国由于自然条件的因素,二者只能存其一,所以他主张一定要灭掉越国 。

文章插图
夫差拒绝了他的提议,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
- 微信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微信聊天记录文件夹里怎么看是谁发的消息?语音文件在哪个文件夹里?删除了就永远没有了吗?
- 长江最终汇入的是什么海,长江最终汇入什么海?
- 教师节的祝福语怎么写,教师节写给老师的贺卡怎么写 祝福语简短
- 对母校的祝福语有哪些 对母校的祝福语
- 生日祝福语爸爸的祝福有哪些 生日祝福语爸爸的祝福
- 祝愿病人早日康复的问候祝福语 病人康复的祝福语
- 硬盘的保质期是多久
- 打碎的瓷盘属于什么垃圾
- 生女儿的祝福语有哪些 生女儿的祝福语
- 硬盘的电源线插在主板的什么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