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顺差是什么( 二 )


三是国际市场对中国生产的商品需求比较大 。受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 , 劳动密集型仍是我国目前生产的基本特征 , 而与我国贸易量最大的欧盟、美国、日本等都是以技术含量较高的经济结构为特征 , 与我国经济有着较强的互补性 , 同时这三个地区和国家经济总量占世界大约75%左右 , 自然决定了国际市场对我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需求也比较大 。四是我国生产成本比较低 , 决定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根据国际组织数据测算 , 目前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3% , 亚洲四小龙的5%-6% , 亚洲四小虎的50%左右 。
另外 ,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 近几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比较快 , 由于经济增长比较快 , 相应来说盘子就比较大 , 本来贸易顺差可能没有这么多 , 但是由于世界经济总量很大 , 相应也放大了贸易顺差的量 。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 , 未来中国保持贸易顺差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 。
我国贸易差额的发展概况
原本经济落后的国家,采取了符合其国情的经济发展方针策略,随着经济发展,其对外贸易往往在经历一段时间的逆差后转为顺差 。日本、韩国等国家都曾如此 。我国也不例外:上个世纪80年代,进出口贸易1年平衡,两年顺差,其余7年逆差 。合计为42.9亿美元逆差 。而从1990年起,情况就完全改变了,除1993年外,我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抵消1993年的逆差121.2亿美元,1990-2005年,累计顺差达3977.5亿美元,其中2000-2005年累计顺差额为2291.7亿美元,2005年为1018.8亿美元,创历史记录 。近年以来,有关部门多次提出平衡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但2006年上半年顺差仍达到615亿美元,超过2005年同期水平 。
我国贸易顺差剧增的主要原因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连续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并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0-2004年,外资企业在我国大陆加工贸易总顺差中所占比重分别为63.6%、67.9%、70.1%、74.1%和77.8%,同期,外资企业在进出口总顺差中所占比重依次为56.7%、62.2%、61.8%、73.6%和76.7% 。正是在外资企业加工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的推动下,2004年我国大陆的加工贸易顺差达1063亿美元,2005年攀升到1424.5亿美元2006年上半年外资企业在我国大陆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更达58.47%
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的生产和销售大幅度增加,替代了进口,如美国政府责任办公室向国会提交的对华贸易报告就指出:2003年美国公司在华分支机构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340亿美元,而同期美国对中国出口仅290亿美元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大量地从我国进口劳力密集型产品的同时,严格限制其具有先进技术的产品向我国出口,人为地扩大了贸易差额
2005年顺差突然扩大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口(主要是设备进口)增速(17%)放慢,与出口增速(28%)拉开缺口
外商投资企业伪报进出口额以转移资金 。有学者运用比较法(即比较贸易伙伴贸易统计数据估算转移定价规模)对进出口伪报的研究结果认为,“仅2001年一年,中国大陆通过进出口伪报方式进行的变相资本流动,就高达662.27亿美元,相当于当年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3.0% 。当然上述估算忽略了转口贸易、加工贸易的影响而并不十分精确,但足以说明进出口伪报规模之大已不可忽视 。”“2002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预期逐渐兴起,进出口伪报的目的,日益从资本外逃转向资本内流,方式也从过去的高报进口低报出口,转向高报出口低报进口 。”这样的变化虚扩了我国大陆外贸顺差 。渣打银行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提出:“由于进出口企业虚报数据等原因,中国去年的贸易顺差远没有官方公布的1020亿美元那么多,估计实际上只有350亿美元,其余的670亿美元实际上是贸易中隐藏的非贸易资金流入 。”
贸易顺差是指什么?贸易顺差和逆差 , 这两个词我们并不陌生 , 因为经常可以从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听到 , 然而这两个词语的具体含义 , 我们很多人可能并不一定非常了解 。那么贸易顺差是指什么呢?
1、 贸易顺差亦称“贸易出超” , 指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现象 。一般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 。
2、 贸易逆差亦称“贸易入超” , 指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现象 。一般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