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简短00字左右,端午节真正的由来 30字( 二 )


端午节是全年四大节之一 。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 。端午节又叫“五月端” 。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因此,人们又把五月端午节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 。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
端午祭正式被韩国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获得成功,这对我们中国人本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

端午节的来历简短00字左右,端午节真正的由来 30字

文章插图
赛龙舟和吃粽子的寓意
1、赛龙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
2、吃粽子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 。在战国时期屈原抱石投江,楚国人为了不让鱼虾啃食其身体,就划着船往江里扔饭团、鸡蛋等,此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 。

端午节的来历简短00字左右,端午节真正的由来 30字

文章插图

赛龙舟文化内涵
“龙舟竞渡”是在战国时代就已有的习俗 。战国时期,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此时的龙舟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
在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 。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 。但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 。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 。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 。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 。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
端午节的传说100字左右
端午节的传说: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自尽 。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

端午节的来历简短00字左右,端午节真正的由来 30字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民间习俗:
1、扒龙舟
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 。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 。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考古表明,距今7000年左右,在沿海繁衍的岭南先民就利用独木舟在近海进行捕捞活动 。
2、放纸鸢
纸鸢,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 。
3、打午时水
午时水,即是在端午日午时于井里打上来的水 。端午节"打午时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 。重午日的午时,阳上加阳,所以“午时水”有“极阳水”、“龙目水”、“正阳水”之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