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战功最卓著的武将是谁他有哪些赫赫功绩( 二 )


黄仁宇曾在《万历十五年》中称戚继光为“孤独的将领 。”这“孤独”二字可谓意味深长 。戚继光的带兵特色和军队建制与整个明朝当时的军队情况都是不合拍的 。然而明朝上下,也仅此支军队能战,真是可悲可叹 。戚继光后来遭陷害,郁郁而终,大概也和此不无关系 。
戚继光的戚家军带有明显的私家军性质,军队并非效忠皇帝,而是效忠将领 。非常时代重兵在手,明朝皇帝对其猜疑是正常的 。张居正在时尚且可庇护他,张居正过世后,他也就顺理成章的被清洗掉了 。
今人提到戚继光,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平倭大功 。平定倭寇,保卫海疆,确实是其大功一件 。但是区区千人倭寇,竟能横扫中国海岸线,明朝当时的腐败与孱弱由此可见,即便最后倭寇平定,对于整个大明帝国而言,也实在没什么好炫耀的 。而戚继光的戚家军,也只是那个年代中国军队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而已 。但于戚继光而言,平定倭寇是其不朽功业,一句“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更让多少热血青年壮心不已 。更重要的是,明朝在平倭战争中锻炼出一批优秀军队和军官,在之后的抗倭援朝战争里发挥了重要作用 。
戚继光对于明朝乃至中国最大的贡献并不是平定倭寇,而是在抗击蒙古和军队建设上 。实际上无论从战争规模还是杀敌人数上,戚继光在抗击蒙古的战斗里建立的功业远大于其平定倭寇的战争,可是出于民族团结的需要,今天的史书只宣传他抗击倭寇的过程,对于痛击鞑靼的历史就淡化了 。戚继光镇守藓门七年,整顿边防,改革军队,为明朝重新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边防部队 。这支边防部队既擅骑射,又能使用火器,堪称虎狼之师 。隆庆时代鞑靼之所以归附,原因并不是因为什么内乱,而是戚继光的军队把他们打的实在太惨了 。后来东蒙古土蛮崛起,戚继光率军北征,大破土蛮部,收服部众万人 。自此蒙古北疆全部平定,困扰明朝百年的北掳之患彻底平息 。与此同时,戚继光还对军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淘汰冗兵数万,建立了一支由长城沿线屯垦农民组成的强大常备军,扭转了明军积弱的局面 。后来抗倭援朝战争,明军连战连捷,斗败虎狼之师的日本,可以说与戚继光的改革不无关系 。
4. 卫青
西汉着名将领 。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字仲卿 。系县吏郑季与平阳侯府中婢女卫氏的私生子 。幼为家奴,饱尝酸辛,及长,为侯府骑士 。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异父姊卫子夫得幸武帝,始以卫为姓,入宫当差 。不久被武帝升为建章监、侍中,迁大中大夫 。元光六年(前129)春,以车骑将军率万骑出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击匈奴,进至龙城(今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旗境),斩获700人,受爵关内侯 。元朔元年(前128)秋,率3万骑出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境)反击匈奴,斩获数千 。二年春,与将军李息等领兵出云中(今呼和浩特西南),向西至高阙(今内蒙古临河西北),再折向南,围歼匈奴白羊王、楼烦王两部,斩获数千,取得河南地(今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开辟其后出击匈奴单于本部的基地,受封长平侯 。五年春,率骑兵3万出高阙六七百里,夜袭右贤王,俘获1.5万人,拜大将军,统领众将 。六年春、夏,两次率六将军、十余万骑出定襄(今和林格尔西北)击漠南单于大本营,歼万余人(见河南漠南之战) 。元狩四年(前119)春,率4将军、5万骑出定襄奔袭匈奴,击溃单于本部,追至掣颜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面支脉)赵信城,烧匈奴积粟而还 。是役斩获近两万人,给匈奴以沉重打击(见漠北之战) 。因功与霍去病并为大司马 。卫青一生七次率兵击匈奴 。用兵敢于深入,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作战常奋勇争先,将士皆愿为其效力;处世谨慎,奉法守职 。漠北大战后未再出征 。
卫青一生七次率兵击匈奴。用兵敢于深入 ,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作战常奋勇争先,将士皆愿为其效力;处世谨慎,奉法守职 。漠北大战后未再出征 。
卫青不愧是西汉杰出将领,司马光评他“有将帅材”“故每出辄有功”,是很恰当的 。他的战略战术的成就,可以归纳为:善于在沙漠草原组织骑兵集团的进攻战役;善于发挥骑兵的特长,实行远程奔袭,捕捉战机和包围歼敌 。在此之前,汉族名将中没有人在沙漠草原地带指挥过规模如此巨大而又获得成功的战役 。卫青的战略战术运用,是极其有创造性的
5. 李靖
中国自汉朝以来,到唐朝又迎来了一个盛世,一群名将为帝国建立了一连串的丰功伟绩,裴行检,李绩,侯君集等,无不战功赫赫,名垂青史 。然而其中最负盛名的,还属李靖将军,他几乎是唐朝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故事被编成了神话和传说,在一代一代人心中广为传诵 。他与红线女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与传说中的游侠李靖相同的是,历史上的李靖年轻时也曾是一位除暴安良的侠士,后来结识李世民,随他太原起兵,从此效忠一生 。所不同的是,与传说中李靖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性格相比,历史上的李靖是位极其谨慎的人,《唐史》中记载,李靖平日寡言少语,性格内向,每与其他将领发生争执,往往谦让再三 。但他一开口就可抓住事情的要点,言简意赅陈述要义,因此很得唐太宗的赏识 。其作战风格也与气魄狂放的李绩侯君集不同,其用兵极为低调,却每每出其不意,一战而捣中敌人的要害 。因此其每次出征前,虽态度谨慎,战果却为最大 。李靖最为经典的战役有两次,一次为征东突厥战役,一次为征吐谷浑战役,两次战役都尽显其谨慎的用兵态度和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作战风格 。征东突厥战役,突厥三十万大军压境北线,与唐军相持,李靖却完成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最伟大的迂回穿插战 。3000铁骑夜袭阴山,迂回穿插千里,直导突厥老窝,要知道,此战是在风雪连天的腊月进行的,以汉人组成的唐军战士,要完成这一壮观的长征,所要面对的不止是突厥精锐骑兵,还有中原人所难以想象的严寒,但唐军将士爬兵卧雪,硬是完成了这一不可想象的奇迹,此战杀敌万人,突厥军与唐军伤亡比例高达10:1,更重要的是,突厥几十万大军就此全线崩溃,突厥可汗也遭俘虏 。此战基本解除了突厥对唐朝的威胁,一战定乾坤,可谓盖世奇功 。而征讨吐谷浑战役则有所不同,吐谷浑盘踞青海,地势险要,唐朝三次征讨均无功而返 。后李靖挂帅,一改先前正面进攻的策略,几十万唐军硬是从青海甘肃交界的狭窄小路穿越过去,从吐谷浑身后发起攻击,一举歼灭吐谷浑 。盛唐诗人王昌龄曾赞颂此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鏖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此战基本打通了中国进军西域的道路,从此,自五胡乱华以来,200年后,中国军队再次进入西域地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