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总角指多少岁,古代儿童总角是什么意思( 二 )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 。《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有室,女子生命而愿为有家 。”朱熹集注:“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 。”
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 。〈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
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 。
老人称谓:
杖家之年:五十
杖乡之年:六十
杖国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
《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 。”
斑白:老人 。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
【古代总角指多少岁,古代儿童总角是什么意思】黄发:是指长寿老人 。: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 。“黄发”是枯黄的头发 。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
皓首:白头,指年老 。
久寿:长寿 。
眉寿:耄[mao]寿,长寿 。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
姥[mu]:年老的妇人 。
暮齿:晚年,暮年 。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
参考资料:年龄称谓百度百科
什么是总角之年展开3全部
总角之年在古代总角代表的年龄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 。
古代的儿童会把头发分为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状就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总角是古人对孩子幼年时的一种泛称,一般八岁到十四岁的未成年时期都可以被称为总角 。因为古代孩子没长大的时候喜欢把头发梳成两个小角似的模样,总角之称也就是这么来的 。

古代总角指多少岁,古代儿童总角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古代年龄段的雅称
度:小儿初生之时 。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 。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
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
九龄:9岁 。
指数之年:9岁 。
黄口:10岁以下 。
幼学:10岁 。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
及笄(jí jī):指女子15岁 。
总角年龄是什么年龄展开3全部
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
总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 。借指童年时期 。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又《齐风·甫田》“婉兮娈兮 。总角丱兮” 。
古代总角指多少岁,古代儿童总角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年龄称谓:
1、襁褓:不满周岁 。
2、孩提:两至三岁 。
3、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
4、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
5、总角:幼年泛称 。
6、垂髫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
7、黄口:十岁以下孩童 。
8、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
9、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
10、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金钗之年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总角指多少岁,古代儿童总角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内容,以及古代总角指多少岁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