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温恢字曼基,太原郡祁县人 。父亲温恕,任涿郡太守,去世的时候,温恢十五岁,送丧回乡,家里十分富有 。温恢说:“世上刚刚开始大乱,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呢?”一下子把家财全部散出给自己宗族的人,帮助他们振兴家业 。州里认为他的作法高尚,把他同州里的先贤邮越相比 。温恢被推举为孝廉,作过廪丘县长,鄢陵、广川县的县令,彭城、鲁城的相,所在的地方对他有好评 。又入朝作丞相主簿,出任扬州刺史 。曹操对他说:“我非常愿意让您在我身边做事,但又认为扬州的事情更为重要 。《尚书》 上说‘股朕之臣良好,那么诸事都会安宁’ 。是不是需要让蒋济来担任治中辅助您呢?”当时蒋济正任丹杨太守,于是便下令让他回到扬州 。曹操又对将军张辽、乐进等人说:“扬州刺史温恢通晓军事,凡事要和他共同商议 。”
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统兵攻打合肥 。那时侯各州都屯兵守卫,温恢对兖州刺史裴潜说:“这里虽然有贼兵,但还构不成威胁,所害怕的是曹仁的征南部队遭遇变故 。现在洪水已经来了,而曹仁的孤军却没有防备 。关羽骁勇善战,率领精锐部队,借着地利进攻,一定会造成祸害 。”后来果然有水淹樊城的事 。朝廷诏书征召裴潜以及豫州刺史吕贡等人,裴潜等人拖延不动 。温恢秘密地对裴潜说:“这一定是襄阳危急,要让你们赶去支援 。所以没有大张旗鼓急着让你们聚积,是朝廷不愿惊动远处的部队 。一两天内一定会有密书催促你们上路,张辽等人也会被召去援助,他们一向知道魏王的心思,一定会后召先到,您可就要受责备了!”裴潜听从了温恢的话,放弃了辎重,让部下改换轻装迅速出发 。果然接到了催促进军的命令,张辽等人紧接着也分别被征召,完全像温恢所预料的那样 。
魏文帝即位,用温恢为侍中,又出京担任魏郡太守 。过了几年,升任凉州刺史,又持着朝廷的节钺领受护羌校尉的职务,赴任途中病死,死时四十五岁 。文帝发布诏书说:“温恢有支撑社稷的素质,为先帝作事,功劳卓著;为朕办事,能够忠于王室,所以把万里以外的重任委托给他,让他执掌一个方面的大事 。他为什么这样英年早逝,我非常悲痛!”文帝赐予他儿子温生关内侯的爵位,温生死得早,爵位便断绝了 。
温恢去世以后,汝南郡的孟建担任凉州刺史,有善于治理的名声,官作到征东将军 。
3. 急 文言文翻译三家分智氏之田 。
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以为饮器 。智伯之臣豫让欲为之报仇,乃诈为刑人,挟匕首,入襄子宫中涂厕 。
襄子如厕心动,索之,获豫让 。左右欲杀之,襄子曰:“智伯死无后,而此人欲为报仇,真义士也!吾谨避之耳 。”
乃舍之 。豫让又漆身为癞,吞炭为哑,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 。
行见其友,其友识之,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 。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邪?何乃自苦如此!求以报仇,不亦难乎?”豫让曰:“不可!既已委质为臣,而又求杀之,是二心也 。
凡吾所为者,极难耳 。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 。”
襄子出,豫让伏于桥下 。襄子至桥,马惊,索之,得豫让,遂杀之 。
襄子为伯鲁之不立也,有子五人,不肯置后 。封伯鲁之子于代,曰代成君,早卒,立其子浣为赵氏后 。
襄子卒,弟桓子逐浣而自立,一年卒 。赵氏之人曰:“桓子立,非襄主意 。”
乃共杀其子,复迎浣而立之,是为献子 。献子生籍,是为烈侯 。
魏斯者,桓子之孙也,是为文侯 。韩康子生武子,武子生虔,是为景侯 。
4. 温恢传翻译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 。
父恕,为涿郡太守,卒 。恢年十五,送丧还回乡里,内足于财 。
恢曰:"世方乱,安以富为?"-朝尽散,振施宗族 。州里高之,比之郇越 。
举孝廉,为廪丘长,鄢陵、广川令,彭城、鲁相,所在见称 。人为丞相主簿,出为扬州刺史 。
太祖曰:"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 。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邪?"时济见为丹杨太守,乃遣济还州 。
又语张辽、乐进等曰:"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 。" 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 。
恢谓兖州刺史斐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 。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 。
关羽骁锐,乘利而近,必将为患 。"于是有樊城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