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二 )


著作:《春秋》
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五种教本,连同《春秋》被后人称为"六经" 。
《诗》、《书》、《礼》、《易》、《春秋》被称为“五经” 。
儒家学派在孔子以后发生分裂,至战国中期孟子成为代表人物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孔子的嫡孙子思(名孔伋)的弟子,有“亚圣”之称 。孟子的主张是复古倒退的,当时许多诸侯都认为不合时宜 。他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的伦理观是“性本善” 。
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 。荀子名况,时人尊他为荀卿 。
在政治方面,他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亦则覆舟” 。也哲学方面坚持“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 。但是,通过学习礼仪,通过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为圣人,荀子的这种主张,被称为"性恶论" 。荀子改造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
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的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的完整,儒家的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战国后期的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你是如何看待儒家思想的?儒家思想,开创都为孔夫子,之后有孟子,董仲舒等 。我个人认为,儒家思想,精华在于以礼待人,糟粕在于忠君思想 。以礼待人,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就是要平等地看待他人,相互尊重,以礼待人 。然而以礼待人,必须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 。可是春秋时期,根本没有人人平等的可能,想都是不能想的 。所以,忠君,就否定了以礼待人基础,所以应该说,儒家思想,从孔夫子的时候就是互相矛盾的,这是受当时的具体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程度制约,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为巩固王权的需要,在各代封建帝王的主导下,以礼待人,在不断地被压缩,而忠的思想就不断地膨胀 。所以,几千年的封建王朝,都说崇尚儒家思想,其实,一直都是为了巩固封建王权,一直在发扬儒家思想的糟粕,而不断地弃之精华 。而且这种吸之糟粕,弃之精华的行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直到现在都还在继续 。所以,要说儒家思想的影响,基本是糟粕的影响,能有什么利吗?要具体说一说影响的表现,中国人奴化意识就是儒家思想影响形成的,以致中国人,从小就没学会说不,从小就不知道以理服人 。从来都是唯教师,唯上,唯书!可以这么说,如果有一天,中国官方承认,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负面的占主要,那说明,中国真的要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