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中的相是什么意思( 二 )


可依待缘、不待缘之义,立异体、同体两门,而分别说异体相即、同体相即、异体相入与同体相入等四种 。即由诸现象之相对待而言其相即相入之关系,复由单一之现象而言其相即相入之关系 。
又相即与相入之关系,虽可分为体、用二面,然无不作用之本体,故将体摄入用,称‘只有相入’;用是体之作用,故将用摄入体,称‘只有相即’ 。〔华严一乘十玄门、华严经探玄记卷四、华严一乘法界图、金师子章光显钞〕(参阅‘因六义’2272 )

问题四:相好是什么意思?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对象的意思 。另一种是说你的相貌好 。

问题五:“挂相”是什么意思?比如说这人看着就象个人,后来证明他真是个坏人,这就叫挂相(发音为挂相儿) 。再比如说这人看着就象个坏人,后来证明他是个大好人,这就叫人不可貌相了 。

问题六:犯相是什么意思犯相就是指属相互犯

问题七:相区别什么意思区别就是某两个特定事物之间的不同点 。相区别往往用于强调反义,或强调特有含义 。

问题八:数学中的相与 相或 是什么意思相与:每个条件同时满足,相或:只要有一个条件满足即可

问题九:佛教中的‘’着了这个相‘’是什么意思?佛教认为一切世间法皆是因缘而生的有为法,并无实相可得,一切相皆虚妄相,只是因为人执着于有一个“我”,有一个这个、那个,才会有分别心,以缘起法为真实,然而一切因缘所生之相不过是假有,并不实有,所谓“着相”通常即指世人因无法参破有为法的不真实性,不能体悟到缘起即空的佛法道理,认缘起假有为真实,执着于世间法;当然如果思维到世间一切皆空,就否定一切世间现象,认为一切都是虚幻罢了,那也是有问题的,因为这又陷入了另一种“着相”的状态,即执着于“空”,然而,空从来不离缘起,恰如缘起也从来不离空一样 。真正的不着相心无分别,不执著于两边 。

问题十:相与是什么意思相与”是山西方言中的一个词汇,最初的意思是往来朋友,对山西商人来说,这个词是指生意伙伴 。
并不是每一个商人都能从晋商那里获得“相与骇的待遇,拿乔家来讲,在结交之前一定慎重考察对方的人品信誉,不是人老实人,哪怕利润再大也拒绝与之交往,一旦结为“相与”总是竭力维持关系,在对方遇到困难时也会倾力相助,即使明知已经无利可图也绝不中途绝交 。
佛说:众生无相中的"相"是指什么呢有了你的能见所见到的色,见色、闻声、嗅香、尝味、觉触、知法,就是相;灭除能与所(无我),见色、闻、
嗅香、尝味、、觉触、知法,就是性 。
每一个个体的不同形象,不同爱好,不同要求,不同外貌,不同的思想观念,等等,这些都是众生相 。
相,木+目,肝经开窍于目,也就是眼睛看到的,眼睛不是根本,是肝经工作了,肝经听心的指挥,也就是心动了,金刚经教我们的就是“云何为人演说
不取于相
如如不动" 。
金刚经中说到四相,相这个字,就是现象,文字上是现象,依照人的思想心理来说就是观念 。我们人有一种观念,就是有人相,总是有你、我的观念 。我相就是我,人相就是众生相,就是现在学术名称所谓社会人类,在佛学的范围都属于人相,众生相 。
佛法中相与色的区别佛学里面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什么是色呢?不仅仅是漂亮的容貌,我们眼睛看到的一切,都是色 。我们看到豪华的住宅、华丽的服装、精致的工艺品以及漂亮的异性,就会产生欢喜心 。
佛云:“六贼”,就是对“色”的准确诠释 。
第一个就是“眼看喜” 。人们往往被眼睛欺骗 。
第二个是“耳听怒”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悦耳动听的声音,比如音乐,比如别人对我们的恭维或赞美 。如果是刺耳的声音呢?就会让人感到心烦意乱
第三个是“鼻嗅爱” 。女人们都喜欢使用香水,因为那种让身体香气四溢的感觉非常好 。好在何处呢?本来嘛,自己的身体,即使有臭气也闻不到,使用香水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让别人有好感 。在办公室或家里,很多人也会使用空气清香剂 。其实,香水和空气清香剂对人的健康都是有害的,可我们仍然情愿被鼻子欺骗 。
第四个是“舌尝思”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自然会偏爱一些美味食品 。殊不知,美味常常是健康的大敌 。例如,牛羊肉在熏烤过程中会产生致癌物质,可许多人仍然禁不住去享用 。又比如,酒里面可能含有杂醇油、甲醛、乙醛、氰化物及铅等许多有毒成分,可人们仍然爱喝 。不喜欢吃的东西,即使再有营养,也没人愿意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