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 。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评: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与阅读课外资料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 。]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
① 阅读,勾画 。
② 同桌交流 。
③ 大声诵读 。
2.交流读后感受 。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评: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学生在勾画、诵读、欣赏中,感受了语言文字的魅力,积累了好词佳句,又在读后感受的交流中深化了认识 。]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青山不老》的含义主要是要体现出,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总之是这位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
《青山不老》文中的老人用十五年的时间,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将原来狂风肆虐、沙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盎然的青山 。
课文简说:
文章层次井然,内容清晰 。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 。
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的大环境(即自然条件)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村干部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 。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
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 。
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
- 详谈iPhone批量删除联系人方法 如何删除通讯录中的联系人
- 沁园春雪中的名句
- 乐理中的单位拍是什么意思
- 秦时明月中的流沙的含义是什么
- 简历中的社团活动怎么写
- 离散数学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 离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 汽车电路回路怎么解释啊
- 气泡鉴定瓷器
- 其李将军之谓也中的其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