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 使其言传身教 , 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影响学生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 , 而且是学生生活的导师、人格的引导者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师生关系的好坏 , 对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的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 。“学校无小事 , 处处是教育 。”如果教师自己心理不健康 , 就容易把不良的情绪发泄到学生的身上 , 致使有的学生因此改变了自己的某些个性 。因此 , 教师对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 只有心理素质高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系统 ,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 才能成功地扮演教师心理辅导的角色 。在教学与管理中 , 教师要把自己的品行、情感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 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学生 , 用自身美好的心理素质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生活上要做到处处关心爱护学生 , 让学生懂得关心帮助别人、与人为善、知恩图报 , 这样不仅能促进大学生良好品质、健康人格的形成 , 而且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
二、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定位教育 , 帮助其正确对待人生
大学生对学业的关注是与自我关注紧密联络的 , 因此 , 高校教育工作应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 , 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 , 根据客观现实条件来调整个人需要和心理期望 , 避免由于自己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造成心理上的焦虑不安或松懈情绪 。同时 , 要让学生认识到 ,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 , 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 , 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 , 没有意志 , 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 。高校教育工作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 , 从中接受锻炼 , 磨练意志 , 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 面对困境积极寻求解脱的途径并总结教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节 , 豁达大度、遇事冷静 , 能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 , 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 。同时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将随之而增长 , 自制力也将随之而增强 , 在很多情况下都能自己摆脱心理负担 , 除掉精神障碍 。
三、加强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 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 ,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应针对大学生活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和情绪 , 及时加以耐心引导和帮助 , 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态势去面对新的人际交往和复杂的人际环境 , 既客观认识自己 , 又客观认识他人 。其次 , 要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 , 教育大学生加强人际交往的品德修养 , 教育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应学会信任、尊重、宽容 , 以诚相待 , 用真诚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 获得真诚的友谊 。学校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 , 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 , 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心理 , 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于那些性格特别内向、不善交际以及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学生 , 更要关爱有加、耐心引导、鼓励为主 , 使这部分学生慢慢地摆脱心理障碍 , 最终走出自我 , 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中 。
四、加强对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训练 , 帮助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 , 锻炼意志品质 , 改善适应能力等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 , 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 , 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 。这是因为 , 经验的缺乏和认知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在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 , 因而 , 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 。另一方面 , 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 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 , 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 科学技术急剧发展 , 这种情况也会在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 , 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 , 日积月累 , 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时期要正视现实 , 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 , 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 做到心理健康 。
- 如何理解学习的真谛在于内化
- 如何理解形式服务于内容
- 如何理解信用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 苦菜可以晒干吗 如何晒干
- 如何关闭电脑自动更新win10
- 如何关闭电脑自动休眠模式
- 如何关闭定位
- 如何关闭和打开8080端口
- 如何关闭红米1s的极简模式
- 贵州警察学校招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