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力使爬山虎在墙上贴得更紧了 。)
原来爬山虎是这样爬的,一起有感情地读1、2句话 。
4、自己练说爬山虎靠脚往上爬的过程 。
指名说
齐说
5、如果仔细看细小的脚,你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你会想到什么呢?(蛟龙的爪子)为什么?(看实物,颜色、有力、脚在墙上的样子)
6、课件演示
7、填空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
过渡:第四自然段通过一些恰当的动词和丰富的联想,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脚怎样爬墙,那么第五自然段写了什么呢?
1、指读,思考:第五自然段写了什么?
(讲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变化 。)
(板书:变化
萎了
牢固)
2、分读
想想这两种情况下爬山虎的脚有哪两种不同的变化?
3、怎样相当牢固?(齐读)
4、从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结果,可以说明什么?(说明墙对爬山虎的作用多么重要,同时也照应了开头,回答爬山虎顺着墙往上爬的原因 。)
5、齐读
五、总结全文 。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从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叙述 。是哪三个方面呢?
学生交流,后齐读 。
2、写爬山虎的脚,还有许多别的内容可写,作者为什么选取了课文中的三方面内容向我们介绍呢?(最能说明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那么课后,我们就学习课文的写法来写片段 。
3、爬山虎的叶子固然是绿得新鲜,引人注目,但它的脚却是不大会引起我们的注意 。但叶圣陶爷爷无论写叶子,还是写脚,都是那么有条有理,叙述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观察细致)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5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
(2)自渎课文,重点学习本课第1、2段 。
(3)学习作者描写事物得方法,学习如何去观察一个事物 。
(4)激发学生观察得兴趣,做生活得有心人 。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观察事物得方法 。
(2)通过对词语得理解,了解爬山虎得特点 。
教学难点:
爬山虎得特点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会爬墙吗?那有没有会爬墙得植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会爬墙得植物 。教师板书——爬山虎得脚
二、初读课文,解疑,学习生字 。
1、自读课文,划出本课得生字、生词,并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 。
2、可见出示本课生字,生词,学生读,师纠正
3、读课文,找出课文得哪几段写了爬山虎得脚 。
4、教师讲解本课体裁——说明文 。
三、讲读课文 。
1、课文得1、2自然段写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
A、个别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写什么?
B、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
C、齐读思考:你能从这两句话中看出爬山虎得什么特点?
2、讲读第2段、
A、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B、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C、叶子颜色得美表现在哪里?
D、叶子得均匀、整齐表现在哪里?
3、导读 。
A、爬山虎叶子得颜色变化 。
B、爬山虎长大了得叶子颜色很美 。
C、爬山虎得叶子长得很整齐 。
D、爬山虎得叶子得很均匀 。
E、当风吹过,满墙得叶子也很美丽 。
4、理解:拂漾
5、齐读课文,个别读
6、归纳短意 。
四、背诵第二自然段 。
五、小结,准备下课 。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6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是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什么原因的呢?今天,我们学习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的情况
- 芒果TV怎么没弹幕了
- 描写湖泊景色的诗句有哪些
- 临床药学是干什么的
- 爬山虎的样子是什么样的
- 袁牧还写过什么诗
- 临床药学的定义
- 爬山虎跟爬墙虎的区别
- 爬山虎落叶吗
-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有哪些
-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讲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