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原文( 六 )


一:鲁四老爷——传统礼教的摧残
祥林嫂生活在一个贫困落后的小镇——鲁镇,这个小镇是就中国农村的缩影,压在祥林嫂头上的首先是鲁镇的地主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作为鲁镇的知识分子,他代表鲁镇的思想文化状态 。
当鲁四老爷第一次见到祥林嫂时,见她头上扎着白头绳时,眉头一皱一皱的,说明鲁四老爷在讨厌祥林嫂是一个寡妇 。后来当祥林嫂再次守寡又回到鲁镇时,鲁四老爷暗中告诫四婶:这种人虽然似乎可怜但是伤风败俗用他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一直到后来,祥林嫂死后他还大骂祥林嫂不迟不早偏偏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个谬种 。
鲁四老爷用封建旧社会落后的眼光看待祥林嫂并站在顽固维护宗法制度的立场上从精神上残酷虐杀祥林嫂,以及文中鲁四老爷暗中告诫四婶的那段话就是置祥林嫂于死地而不露一丝痕迹的软刀子 。在祝福时四婶几次“你放着置我来”在无形中葬送了祥林嫂的性命 。
二:“我”——近代思想的打击
《祝福》中“我“是一个经过”五四“洗礼的知识分子并且身上怀有改变天下的思想的人,在遇到祥林嫂并听到她提问”一个人死后究竟有没有魂灵“时感到很悚然,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去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地说 。
“那么,也就是有地狱了?”
“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吾,“地狱?——论说,就该也有 。——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人也该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的愚人,什么踌躇,什么计划,都撑不住询问,我即刻清醒胆怯起来,便想全翻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 。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
通过这段原文可以看出祥林嫂内心的矛盾:她怕有魂灵,有魂灵就会有地狱:到地狱后会把自己分成两半,一半给祥林一半给贺老六又希望有魂灵,到地狱后可以看见自己的儿子阿毛 。(这些想法可以从文中柳妈告诉她的话“你想,你将来到阴司那两个死鬼男人还要争,你给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以及劝她捐门槛看出来)我最后一句“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使她内心迷惘,这些为加快祥林嫂的死亡添加了催化剂 。
三:封建宗法观念的压制
祥林嫂在想林死后,婆婆为给小儿子娶媳妇打算把祥林嫂卖掉,祥林嫂连夜逃出家门到鲁四老爷家做帮工,后来婆婆绑架,拐卖祥林嫂并把她卖给贺老六 。这就是封建就家庭中的悲哀 。而在封建的宗法观念中“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观念,祥林嫂在贺老六又死于风寒,而阿毛又被狼叼走吃掉,在这种丧父丧子的情形下,祥林嫂在这个家族中的存在权利也就被剥夺了,因而出现“大伯来收屋”的窘境 。使她在走投无路时再回到鲁镇 。
在镇中同样是这宗法观念,使祥林嫂这“不干净”之人在祝福祭祀的时候变得闲着“一天中可做的事不过是坐在灶下烧火”,原因很简单,“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这就是在封建宗法制下鲁四老爷给四婶在祝福时排斥祥林嫂的理由 。
由此可见,正是封建的宗法观念将祥林嫂一步步推向悲惨命运的深渊 。
四:人们的麻木无情与迷信的冲击
在祥林嫂回到鲁镇后,就算是普通百姓也没有同情她,而是把她当作自己赏玩的的材料,不断的勾引她讲述自己的悲惨遭遇,让她讲阿毛被狼叼走的经过,询问她额头上伤疤的来历来为自己增加闲时的笑料 。在祥林嫂看见两三岁小孩子时她就说“唉唉,我们阿毛如果还在,也就有这么大了 。······”从这句话可见祥林嫂对儿子阿毛的思念 。然而对于镇上的人在知道后,并不同情可怜她,而是只要有孩子在眼前,便似笑非笑的先问她“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来调侃她 。可见当时镇上人们的麻木与无情,他们用实际行动摧残着祥林嫂使她日渐麻木与痴呆 。
至于迷信,则从柳妈说起,祥林嫂从柳妈那里关于魂灵之事,还有自己将来到阴司去,两个男人会争自己,阎罗大王会把自己锯开分给他们,以及劝她到庙里捐门槛为自己赎罪 。最后祥林嫂将自己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捐了门槛,自认为已经可以赎罪,而在捐门槛之后,祝福时鲁家人不让自己动手,这对于祥林嫂来说时致命的打击,“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爷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只是一个木偶人 。不到半年,头发野花摆起来了,记忆尤其坏”这便是封建迷信对祥林嫂的坑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