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预回道:我认为东吴增添巴丘的军队,蜀汉才增加白帝的守兵,都是事情和形势使然,全不值得过问 。孙权听了大笑 。

文章插图
其位不正,却指责蜀汉:
历来正统有多种依据:以得地多者为正,以居为久者为正,以前代血胤为正,以居前代旧都为正,以后代所承者为正,以中国种族为正 。
就是说以地盘最大大、存在时间更久的、前朝血脉所建立、前朝首都所在地、后朝所承认者、中国人建立 。
中国种族是指当有蛮夷政权并立的时候 。这些来判定是不是正统 。当然正统还有很多种说法 。
例如尧舜之道,当然谁都知道禅让是逼迫的,但至少法理上说的过去 。还有就是王道所在,东晋习凿齿就认为不应以尧舜之道为正统而是以王道所在为正统 。因为王道在蜀汉,所以晋朝的正统应继承于蜀汉 。

文章插图
曹魏得国首先是因为汉朝禅让 。虽然是逼迫,但北方地盘是曹操南征北战三十年打下来的 。按上面所说的条件曹魏有:以得地多者为正,以居前代旧都为正,以后代所承者为正 。
蜀汉的建立者刘备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的后人,虽然是远的不能再远 。但蜀汉政权也占了以前代血胤为正这一条 。而且当时也没有其他汉室宗亲比刘备更有资格和实力延续汉室 。
备(刘备)畏天明命,又惧汉阼将湮于地,谨择元日,与百寮登坛,受皇帝玺绶 。脩燔瘗,告类于天神,惟神飨祚于汉家,永绥四海!
而东吴连一条都没有占到 。在公元200年时连曹操都不敢讲汉室将亡 。而东吴鲁肃却对孙权讲汉室不可复兴,还要孙权建帝号图天下 。
而且多次说起这事 。汉室不可复兴......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登坛时特意回头对众人讲当年鲁肃就想到了今天 。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於事势矣 。
对于鲁肃这样的行为,习凿齿定义为小人 。习凿齿认为君子就当公忠体国辅助皇帝 。即使不成功,也可以躬耕隐固 。
(不少汉臣不愿效命于曹氏隐居在野)为何以人臣之礼对待孙氏,何况在汉室尚存的时候 。夫君子之道,故将竭其忠直,佐扶帝宜,尊崇宁时,远主名教 。
若乃力不能合,事与志违,躬耕南亩,遁迹当年,何由尽臣礼于孙氏,于汉室未亡之日邪?
习凿齿对诸葛亮的评价:诸葛武侯龙蟠江南,托好管、乐,有匡汉之望,是有宗本之心也 。这也是历代推崇诸葛亮的原因之一 。因为当朝者肯定不希望有像鲁肃、孙权这样直言当朝亡,我当皇帝 。

文章插图
东吴老是称臣于曹魏,又指责曹操、曹丕是汉朝孽臣篡夺神器 。公元222年东吴群臣劝孙权称帝 。孙权还假惺惺地讲:大汉王朝衰败,我未能拯救大汉,那里有那个心思 。
东吴自己从未做过什么拯救大汉的事,连口号都没有 。东吴却厚着脸皮指责蜀汉 。公元221年刘备东征,诸葛瑾写信邓阻刘备 。
信中讲:“奄闻旗鼓来至白帝,或恐议臣以吴王侵取此州,危害关羽,怨深祸大,不宜答和,此用心於小,未留意於大者也 。试为陛下论其轻重,及其大小 。
陛下若抑威损忿,蹔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於群后也 。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於反掌 。"
先帝指的是汉献帝 。诸葛瑾以大义责备刘备,那东吴又干了什么事?相助汉贼曹操就大义了吗?裴松之认为陈寿把诸葛瑾的书信记载下来完全是多余的 。载之於篇,实为辞章之费 。
公元222年十二月孙权派郑泉使蜀汉 。刘备责问孙权为什么不回信 。我认为孙权不回信是因为不知怎么称呼刘备 。
称呼为皇帝吧,孙权不愿意 。称呼为汉中王吧,刘备肯定不满 。郑泉反而指责刘备讲:“曹操父子欺压汉室,最终夺其位 。
殿下身为宗室,没有带头讨伐曹魏 。反而先称帝,不符合天下人心 。所以吴主才不回信 。吴书的记载刘备听了很惭愧,我认为这是扯淡 。东吴大臣居然高举大义指责蜀汉 。
在关羽北伐时,东吴怎么没有为海内率先,而是助曹 。孙权还说天命在曹操那里 。
泉曰:“曹操父子陵轹汉室,终夺其位 。殿下既为宗室,有维城之责,不荷戈执殳为海内率先,而於是自名,未合天下之议,是以寡君未复书耳 。”
- 杜鹃啼血什么意思 杜鹃啼血的含义
- 潘浚为什么会被蜀国排挤 三国杀潘濬 解析
- 蜀国五虎上将是哪五个人物 蜀国的五虎上将都是谁
- 蜀国灭亡孟获为什么不帮忙 蜀国亡了孟获反叛没
- 摩托车加废机油打得着火吗
- 蜀国为什么输了
- 蜀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蜀国后期有哪些奸臣
- 蜀国费讳是怎么死的
- 蜀国的五虎将是谁吴国呢那魏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