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是哪两位皇帝 靖康之耻是什么时期( 二 )


靖康之耻是哪两位皇帝 靖康之耻是什么时期

文章插图
除了钱上的问题,北宋在“兵”上的问题,则体现在“兵弱”上 。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后代的君主必然会引以为戒 。要想防止地方政权起兵造反,就必须要削弱他们的权利,于是,军事官僚系统被设计的相当复杂 。
枢密院掌管军事大权,负责调兵,但是练兵又不归他们管 。
三衙,分别为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他们负责统领全国的禁军和湘军,负责练兵,但是打仗时,领兵又不归他们管 。
领兵需要另设将帅 。
除此之外,各地方还会有很多军事职务,来负责当地驻兵的监管、协调和后勤 。
这样的做法,虽然将权利分散,互相牵制,的确降低了地方割据,起兵造反的可能性,可是,却牺牲的是军队的战斗力 。
你想,打仗,说白了是将军和士兵的配合,可是,调兵的不负责练兵,练兵的不负责统帅,彼此都陌生,一不熟悉,二没有忠诚度,三调兵规则复杂,战线拉得太长,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有战斗力呢?
所以,总的来说,北宋的覆灭,也许从建国那一天起,就已经注定了 。
一个悲剧事件的根本原因弄清楚了,那么,导火索是什么呢?
靖康之耻是哪两位皇帝 靖康之耻是什么时期

文章插图
有的观点会将责任全部归咎于宋徽宗赵佶身上 。觉得他昏晕无能,沉溺于女色,懒于朝政 。
可是,有这样特点的皇帝,不在少数,也不是每个都成为朝代终结者啊?
在品读历史时,我们会容易从道德层面上去判断这个人的功过,尤其对皇帝 。可道德和治理国家的能力,其实并无直接的关系 。
就拿懒政来说,宋仁宗也不怎么勤奋啊,还有明朝的明神宗朱翊钧,但人家也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光景 。
罗振宇在讲明朝时,也曾经说过,这个皇帝如果懒,没事,只要他不去瞎干预朝政,这个官员体系会自行运转 。不会耽误事 。
所以,懒政的皇帝,未必就不是个好皇帝 。
朝堂灭了,就将责任全部推到皇帝身上,然后皇帝再将责任推到女人身上,最终得出“红颜祸水,美色误国”的“传世真理”,这样的经验教训总结,不仅是粗暴片面的,更是没有什么价值 。
当然了,我也并非在给宋徽宗洗白 。
在我看来,宋徽宗最大的毛病,恰恰就是宋朝权臣章惇对他的评价,过于轻佻 。
在宋哲宗英年早逝之后,因为他没有子嗣,于是需要从宗室子弟当中选择继承人 。太后与宰相章惇、枢密使曾布商议,章惇推荐了简王,申王,但都被一一否决,太后则推荐是端王赵佶 。
章惇则说:“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
但终究是没有挽回局面,端王赵佶顺利登基,章惇自然不被重用,被贬职到雷州之后,又被诬陷谋反,最终被打倒,子孙永世不得为官 。
到底什么是轻佻?
它指的是言语举动的不庄重,不严肃,行动不沉着,不稳重 。
在我看来,不沉着,不稳重,也许是章惇觉得赵佶难当大任的原因 。
而从宋徽宗在朝堂外交上的一系列谋划上来看,章惇还真的没有看走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