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结节性红斑”的临床经验 结节红斑( 三 )


3个月内,患者在门诊间断接受中药治疗 。2002年12月,他陪朋友看病时,报告双下肢红斑消退,无疼痛,健康如常人 。
注:本病发病为正气不足,风邪、寒湿侵袭,气血相争,致寒湿、瘀血阻滞经络,瘀血为有形之邪,形成梅花状斑块 。
《苏文逆调论》说:“戚颖虚不仁者,齐威虚不仁者,魏莹虚不仁者” 。
因此,首先要从气血入手,用四物汤、桂枝汤养血,以血调营卫,用大剂量炙黄芪行气,益气活血;
患者10多年前开始感受寒湿之邪 。病程长,久病影响肾,久病会血瘀 。所以用独活、桑枝祛风除湿 。桑寄生、牛膝、杜仲 。、菟丝子、牛膝、鹿角霜、附子等 。能补肝肾、强筋骨;
柴胡、白芍、五灵脂、蒲黄、蜣螂等 。疏肝活血;车前草、茯苓祛瘀利湿 。全方具有祛风除湿、补益肝肾、化瘀通络的功效 。
——郭、苏 。谢建国教授疑难病4则[J] 。河南中医药,2004,(24)3:22 。
三 。金杞风医案——木防己汤合当归四逆汤治疗结节性红斑
刘,女,54岁,1991年10月4日首次确诊 。
双小腿反复红斑结节,疼痛4-5年 。
近一个月,双小腿结节再次增多,胀痛明显 。伴有下肢沉重,手脚冰凉,关节疼痛,遇冷加重,便溏 。
体检:胫骨前部两侧有70多个桃仁、蚕豆那么大的淡红色结节,有压痛 。舌淡,苔薄白,脉深 。属于脾虚湿盛,寒湿下降,络阻血瘀 。可以通过健脾祛湿,温阳活血,通络散结来治疗 。
药物防己12g、白术12g、黄芪15g、茯苓20g、生薏苡仁30g、干姜3g、当归10g、桂枝6g、附子10g、白芥子10g、丹参30g、鸡血藤30g,7剂,水煎服 。
该药结节缩小,手脚冰凉减轻,上部去薏苡仁、茯苓皮,加山药20g、7剂 。治疗后,大部分结节消失 。14剂后,双腿结节消失,痊愈 。随访至今未复发 。
注:结节性红斑类似中医文献记载的“瓜藤缠绕”,好发于小腿和胫骨两侧 。病机为湿热下注,气血运行不畅,湿浊阻络,导致络脉不通,瘀血结络 。
此外,金老认为本病虽多为湿瘀型,但也有少部分为寒湿血瘀型,表现为下肢沉重,四肢冰冷,舌淡,苔薄白或腻,脉沉迟或缓,系脾阳不足,水湿内生,无权温,寒湿下行,瘀血阻络所致 。因此,加入附子、白芥子和桂枝以散寒、消肿和止痛 。
——李英麟、周德英 。金奇峰中医治疗结节性红斑举隅[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1):42 。

【中医药治疗“结节性红斑”的临床经验 结节红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