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垫与伏笔最根本区别 铺垫和伏笔的区别( 三 )


(11)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叙述和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 , 或者把对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和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
比如“我怕我担不起很多心事 , 因为我怕我要在双溪渡一条船 。”“你能有多少烦恼?就像一条向东流的河流 。”都是把看不见的忧虑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东西 , 凸显了人们忧虑的深度 。
(12)情景抒情:情景抒情又称情景抒情 , 通过对情景的描写 , 烘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感情 。其特点是“景生情 , 情生景” , 情景交融 。文章中只写景物 , 不直接抒情 , 用景物描写代替情感表达 , 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物词都是情话” 。在写作中 , 以情代直 , 以画代景 , 借景抒情 , 情景交融 , 才能使文章含而不露 , 深刻 , 情感饱满 , 感人至深 。
附:渲染、衬托、衬托、对比的区别
之一 , 用法的区别
1.渲染:通过(环境)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 。从正面写 。
例如 , 杜甫的《登高》是一位56岁的诗人独自爬上夔州白蒂城外的高台 。眼前的虬江景象 , 勾起了他生命体验流浪的感觉 , 渗入了他患病孤独的悲哀 。之一联“天高风急 , 猿啼鸟归 , 湖清沙白” , 写的是我们在沥青房里的所见所闻 , 六个特写相继出现 , 渲染出秋江景色的萧瑟苍凉 , 为全诗定下了阴郁悲凉的基调 。
2.烘托:通过描写环境(景物)来烘托心情 。从侧面写 。(只写一面)
例如 , 乐府诗《尚墨桑》中的后八句写道:“行者见罗敷 , 垂下胡须 , 少年见罗敷 , 脱下帽子 , 戴上尾巴 。耕者忘耕 , 锄者忘锄 。来诉苦 , 却坐看罗父 。”从观者神态中衬托罗敷之美 , 比正面直接描写更省笔墨 , 更有艺术感 。
很多时候 , 渲染就是对比和谐的理论 , 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 。常用来先描写景物 , 塑造意境 , 再通过景物(意境)烘托人物的情感 。一般来说 , 我们说 , 我们夸大了气氛 , 烘托了情绪 。比如柳永的《雨凌琳》 , 开篇三句:“寒心 , 长亭已晚 , 骤雨初歇” 。指出离别的季节是萧瑟料峭的秋天 , 地点是汴京外的长亭 , 具体时间是雨后萧瑟的黄昏 。作者通过对这些场景的描写 , 极力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 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伤和憎恨 。
3.衬托:分为正衬和负衬 。(两面都写 , 但要突出一面)
如“落叶如瀑沫落 , 而我看长河总滚滚”(杜甫《登高》)烘托了诗人对秋景苍凉的哀思 。南朝名句“蝉使林更静 , 音宫山更静”的妙处就在于蝉鸣与鸟鸣的对比 , 表现出深山密林中宁静宜人的意境 。
4.对比:对立双方都在试图通过对比得出另一个结论 。
比如梅的《陶艺家》:“陶家门前尽泥 , 屋上不留瓦 。十指不沾泥 , 鳞住楼 。”通过陶与富人的鲜明对比 , 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 ,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
总计:
渲染和对比都是为了让所描写的对象更加生动突出 , 只是角度不同:前者从正面写 , 所以如此;后者从侧面用墨 , 从而烘烤另一面 。
衬托和衬托 , “衬托”就是把你想表达的东西通过其他的东西写出来 。所以 , 用一件事暗示另一件事 , 叫衬托 。这和“陪衬”是不一样的 , 因为“陪衬”的意思是两种东西都写 。“衬托”是用相似而相关的事物或相反而不同的事物作为衬托 , 突出主要事物的手法 。“箔”分为正箔和负箔 。
而对比 , 对比是两个相反或相似的事物相互比较 , 以共同表达某种思想或意境 , 而且双方不是主次;陪衬就是用次要的东西作为陪衬来突出一个主要的东西 。一边是工具 , 一边是目的 , 两者截然不同 。(对比常用于讨论 , 衬托常用于描述)
第二 , 类别区分
渲染、衬托、衬托属于写作技巧 , 对比则同时属于写作技巧和修辞技巧 。
附件2:铺垫和伏笔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