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到“五不惯”和“三不管”,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二 )


” 。
因此 , 孩子3岁之后 , 父母就要让孩子自己学会穿衣服、穿鞋、吃饭 , 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动 , 也要让孩子参与进来 。
可能有的家长会认为 , 现在帮孩子做很多事情 , 孩子长大以后就理解了 , 似乎长大以后就好了 。
如果你总是觉得孩子小 , 许多事情长大以后自然会好 , 那么恐怕要让你失望了 。
父母做到“五不惯”和“三不管”,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文章图片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 , 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做家务的相比 , 就业率为15:1 , 收入比后者高20% , 而且婚姻更幸福 。
古人说:“一屋不扫 , 何以扫天下 。 ”做家务 , 是孩子成为精英的第一步 。
4、孩子没有教养 , 不惯
一个孩子缺乏教养 , 往往会有这样的表现:
自私 , 眼里只有自己 , 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说话的时候没有分寸 , 不懂得尊重别人;
不懂得收敛自己的情绪 , 乱发脾气……
父母做到“五不惯”和“三不管”,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文章图片
一个缺乏教养的孩子 , 即使家庭再富有 , 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
孩子的行为 , 藏着父母的教养 。
尤其是现在的家庭 , 常常是几个老人围着孩子转 , 有的孩子从小就被惯坏了 , 对着老人呼来喝去 , 没有丝毫敬意 。
这一点 , 父母一定不能惯着孩子 。
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飞得高不高 , 一个人的教养决定了一个人飞得远不远 。
父母做到“五不惯”和“三不管”,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文章图片
有教养的孩子 , 未来才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
5、孩子习惯不好 , 不惯
小时候会多少知识、了解多少技能并不重要 , 重要的是有一个终身陪伴的好习惯 。
比如做事情有计划、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对人和善谦虚等等 , 这些习惯是孩子未来前进不息的内驱力 。
孩子习惯不好 , 一定不能惯 。 截然不同的习惯 , 注定了孩子未来的走向会全然相反 。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
哪有什么天生学霸 , 不过是好习惯的厚积薄发 。
父母做到“五不惯”和“三不管”,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文章图片
3-6岁是孩子规则意识和早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 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在游戏中制定并参与规则 , 乐于接受管教 。
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 孩子一些不好的习惯一定要改正 , 不能惯着他 。
父母做到“五不惯”和“三不管”,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文章图片
三不管 , 孩子将来更优秀
1、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 , 不管
孩子人生的路 , 只能靠自己 。
所以让在孩子很小的时候 , 就要培养他独立思考的能力 , 培养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
父母做到“五不惯”和“三不管”,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文章图片

请帮助我独立完成
” , 这是每个孩子天性的内在要求 。
蒙台梭利博士说 , “永远别去帮一个孩子 , 做他自己觉得能搞定的事情 。 ”
在蒙氏幼儿园 , 我们常常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操作 , 教室中很多工作材料也都是取之于家庭中常见的真实事物 。
这些材料按照孩子使用的尺寸大小定制 , 微缩到适合孩子自主使用 。
父母做到“五不惯”和“三不管”,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文章图片
孩子通过自己独立做事情 , 掌握了抓、捏、剪、穿脱衣服、擦桌子等基本的自理能力 。
经过练习 ,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 形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劳动观念 , 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苏霍姆林斯基说:

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 , 就应该让他们去做 , 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 , 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 ”
教育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 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 孩子才会成长 。
父母做到“五不惯”和“三不管”,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文章图片
2、孩子该经受的挫折 , 不管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 , 但爱的本质、爱的表达不仅仅是给予和满足 , 更不是迁就 。
要知道 , 孩子成长路上难免磕磕碰碰 , 父母要是帮助孩子排除一切障碍;
无疑剥夺了孩子独自面对困难的勇气 , 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 自然也会随之退化 。
如果一个孩子 , 在成长的路上 , 只能接受快乐 , 不能承受一点点痛苦 , 问题是很严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