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这些事例非但看不出曾国藩的“呆”、“愚”,资质平庸,反而处处透着他的精明( 二 )


再者 , 朝臣们都相信家书的真实性 。 因为 , 大清王朝的特务机关的实力 , 他们有的也曾领教过 。 皇帝要想知晓某个臣子的言行举止 , 那是轻而易举的事 。
于是 , 朝臣们都跟着咸丰帝相信曾国藩的忠诚了 。
同治初期 , 湘军攻陷天京 , 彻底击垮太平军之际 , 没等朝臣们“闲言碎语” , 慈禧、恭亲王奕?等当时的朝政掌控者先坐不住了 。
【爱历史】这些事例非但看不出曾国藩的“呆”、“愚”,资质平庸,反而处处透着他的精明
文章图片
内心不安的慈禧(剧照)
他们害怕 , 此时已几乎掌控了大清半壁江山的曾国藩 , 会趁年幼的同治帝初登大宝之机 , 换掉大清王朝!于是 , 他们动了杀机!
就在这时 , 曾国藩给他的弟弟曾国荃写了一封信 。 信中这样说:
“左列钟铭右谤书 , 人间随处有乘除 。 低头一拜屠羊说 , 万事浮云过太虚 。 ”
通过这些诗句 , 曾国藩申明 , 即使遇到了毁誉交加的情况 , 他也能客观面对 。 同时表示 , 他想做一个屠羊说(《庄子》中的一个叫说的卖羊肉的屠夫)那样的凡夫俗子 。
咸丰帝去世不久 , 继任的同治帝年幼 , 内部矛盾不断的朝廷见到这封信后 , 把已经高高举起的鬼头刀 , 又暂时放下了 。
至此 , 读者也应该明白曾国藩写家书 , 且通过官府驿站传递家书的良苦用心了——避免当政者的猜忌 , 保障自身安全!
三、一道奏章令弟子感激 。
曾国藩之弟曾国荃率领湘军攻打天京 , 急切间未能成功之际 , 朝廷命令李鸿章率军前往协助 。 这一差事 , 对于被曾国藩一手提拔起来的李鸿章来说 , 不算美差 。
【爱历史】这些事例非但看不出曾国藩的“呆”、“愚”,资质平庸,反而处处透着他的精明
文章图片
李鸿章(画像)
其中的原因 , 倒不是因为征战存在风险 , 而是怕他的老师有想法——怀疑他乘机抢夺曾氏兄弟的功劳!可是 , 如果不去 , 那就是抗旨不遵 , 后果更可怕 。
怎么办?此时 , 处在两难之间的李鸿章耍开了小聪明 , 私下里到处诉说自己的难处 。 其目的 , 一是竭力表明自己不忘师恩 , 不愿意插手天京之战;二是想把抗旨的责任“让”给曾国藩兄弟 。
对于李鸿章的举动 , 曾国藩不仅没有任何的不满的表现 , 而且以极其谦卑的口吻上奏朝廷 , 诚挚地恳请朝廷速派李鸿章前来天京助战 , 以尽快解决朝廷的心腹大患 。
李鸿章得知后 , 自然是既感激——老师强烈要求自己助战 , 自己就没有什么顾虑了;也心怀愧赧——自己的做法不光彩 。
类似的“聪明”之举 , 李鸿章用在老师身上的不少 。 但是 , 曾国藩不仅不计较 , 而且因为他出色的才能 , 一直关爱、包容、提携他 。
为此 , 灵动机智的李鸿章终生感激曾国藩 。 每当因故说到曾国藩时 , 李鸿章从不称名道姓 , 总是以“我的老师”指代 。
上述 , 是曾国藩为人处世的、融注着大智慧的几个事例 。 现叙写于此 , 以飨读者!
【爱历史】这些事例非但看不出曾国藩的“呆”、“愚”,资质平庸,反而处处透着他的精明】主要参考文献:《清史稿》、《曾国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