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深藏不露的“懒妈妈”( 二 )


3、永远不要低估孩子自身的能力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孩子摔倒了 , 妈妈以最快的速度冲过来 , 把孩子抱起来 , 看看有没有哪儿磕着碰着了 , 有没有流血受伤……孩子哇哇大哭 , 妈妈心疼得掉眼泪 , 别人看着心里也都是酸酸涩涩的 。 其实 , 如果家长不在身边 , 摔倒的孩子大多都能自己爬起来 , 然后继续玩 。 永远不要低估孩子自身的能力 。 摔倒了 , 爬起来 , 再摔倒 , 再爬起来……他们比你想象的要坚强 , 从不缺少面对挫折的勇气 。
很多妈妈非常勤劳 , 在生活中大包大揽:从早上开始 , 帮孩子穿衣服、洗脸、刷牙 , 吃得放在眼前 , 甚至一口一口喂……每一个小小的行动上 , 都饱含着母亲对孩子的爱 。 但你可能没想到 , 这种爱却是孩子成长最大的阻碍 。
做个深藏不露的“懒妈妈”
文章图片
4、从现在开始 , 对孩子说“不”
●不包办:增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报纸上看过一则新闻 , 说是因为妈妈太“勤快” , 大学生吃面竟然不会自己拌面!我脑中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宝宝一岁多的时候对自己吃饭感兴趣 , 可是手眼协调不好 , 吃得满地都是 , 妈妈看不下去了 , “弄得满地都是 , 妈妈来喂你吧 , 你还小 , 不会自己吃”;到了孩子四五岁的时候 , 妈妈还一口一口地喂 , “他吃得慢 , 我怕他吃不饱”……
妈妈习惯了包办孩子的一切 , 不管孩子多大 , 在她们眼里都是小孩 , 必须把孩子从头到尾照料得妥妥当当才放心 。 她们时时刻刻都很忙很累 , 而她们的孩子也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 自理能力得不到提高 。 宁可收拾三个月残局 , 也不要喂三年饭 。 其他事情也一样 , 妈妈可以先指导 , 然后在旁边安静地看着孩子做 。
宝宝想扣纽扣 , 小手笨拙 , 多给他十分钟又怎样?宝宝想帮忙做家务 , 帮了倒忙可以再洗再整理嘛 , 最重要的是孩子做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 很多行为和操作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 他们也会更独立自信 。 对妈妈的依赖减少了 , 久而久之 , 妈妈也就轻松了 。
●不干涉:锻炼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妈妈 , 这个字念什么?”“妈 , 这道题我不会做 。 ”“妈 , 有个手工作业 , 你来帮我做 。 ”面对孩子的求助 , 是飞奔上前处理 , 还是让他们自己解决?有的妈妈习惯帮孩子解决:“这个字念hào , 第四声 。 ”“这道题的答案和你说几遍了 , 怎么还记不住!”“我来帮你做吧 , 反正你也做不好 。 ”渐渐地 , 孩子不习惯独立思考了 , 也不会去想如何解决问题 , 只等待着父母给自己出主意想办法 。
做个深藏不露的“懒妈妈”】面对孩子的求助 , 妈妈要学着“示弱” 。 对于自己知道的 , 不要直接全盘托出 , 而是要让孩子先动下脑子 , 引导孩子从多种角度看问题 , 允许灵活的答案出现;对于自己不知道的 , 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书 , 上网查资料 , 甚至一起去户外观察学习 。
比如说 , 幼儿园给小班的孩子布置了家庭作业 , 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用废旧物品自制一个相框 。 家长可以在征求孩子的想法后 , 和孩子一起搜集一些落叶 , 然后“退居二线”让孩子自己完成拼贴 。 尽管最后的作品可能并不完美 , 但孩子的动手能力却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
做个深藏不露的“懒妈妈”
文章图片
●不唠叨:增强孩子的自觉协调能力
面对孩子摊了一床的书 , 扔了一地的玩具 , 还跷着二郎腿看电视 , 妈妈们往往怒从中来:“怎么又没收拾好?!”“怎么又在看电视?!”然后 , 勤劳的妈妈开始收拾了 , 一边收拾一边喋喋不休 , 喃喃自语:“跟你说几次了 , 怎么就是不会收拾?”“不玩的玩具 , 哪里拿来放回哪里 。 ”“你要是还这样 , 信不信我把这些都丢进垃圾桶!”“就知道看电视 , 给我关掉!有没有听到我说的话?!”孩子不情愿地关了电视 , 这时候妈妈也收拾得差不多了 。 “我知道了” , 孩子再一次悻悻离开了 。
其实呢 , 这些话说多了 , 孩子反而不当回事 。 遇到这种情况 , 家长可以说:“你可以再看十分钟电视 , 然后整理好这些书和玩具 。 ”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和时间限制 。 然后上好闹钟 , 十分钟后提醒孩子:“你应该整理好了 。 ”告诉孩子 , 说话算数 。 即便孩子耍赖了 , 也不要火冒三丈 , 因为他们心里已经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做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