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秦汉将士获得军功的途径有哪些?( 二 )


【历史故事】秦汉将士获得军功的途径有哪些?
文章图片
可见在战争中 , 士兵有保护营救将长的职责 , 再加上将吏本来就比普通士兵自我保护能力强 , 这也就意味着想要杀死敌方将领会困难许多 。 因此对能斩捕敌方将吏者有更高的奖励 。 吴王刘濞在“七国之乱”时就曾规定:“能斩捕大将者 , 赐金五千斤 , 封万户;列将 , 三千斤 , 封五千户;裨将 , 二千斤 , 封二千户;二千石 , 千斤 , 封千户;千石 , 五百斤 , 封五百户 。 皆为列侯 。 ”
刘濞按照斩捕汉代大将→列将→裨将→二千石→千石的高低等级规定不同程度的赏赐 。 《居延新简》中的“捕斩匈奴虏反羌购赏科别” , 也明显提到根据斩捕对象的不同赏赐不同数量的金钱和秩级:
(1)其生捕得酋豪:王、侯、君、长、将率者 , 一人吏增秩二等 , 从奴与购如此 。
(2)其斩匈奴将率者 , 将百人以上一人 , 购钱十万 , 吏增秩二等 。 不欲为 。
(3)有能生捕得匈奴间候一人 , 吏增秩二等 , 民与购钱十人命者除其罪 。
这三条简文中对于生捕酋豪、斩首匈奴将帅者、生捕间谍有不同的赏赐 。 因为其斩捕对象要不是匈奴的高级将领 , 要不就是对军事活动有致命威胁的间谍者 , 因此赏赐丰厚 , 可官升两级或得钱十万 。 但这并不意味着 , 捕斩敌方普通士兵很容易 。
【历史故事】秦汉将士获得军功的途径有哪些?
文章图片
对于装备差不多的双方士卒来说 , 斩杀敌方士兵是两者在同等客观条件下的搏杀 , 也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 此外 , 将吏也有保护士兵的义务 , 李广就曾因“所失亡多 , 为虏所生得 , 当斩 , 赎为庶人” 。
正因如此 , 秦汉政府才根据斩首捕虏的数量和质量来规定赏赐的等级 。 西汉晚期的军功赏赐标准以斩首捕虏为主 , 规定斩首捕虏二级拜爵一级 , 斩首捕虏五级拜爵二级 , 斩首捕虏八级拜爵三级 , 如果斩首捕虏的数量不够两级、五级、八级 , 就每级赐给千钱 。
还特别规定 , 因斩首捕虏赐爵每人不得超过三级 。 相比之下 , 西汉军队赏赐的标准要比秦朝严格细致得多 , 军功赏赐更难获得 。 斩首捕虏这一标准 , 是从商鞅变法中的计首授爵政策变化发展而来 。 到秦汉时期 , 除了增加俘虏的数量以外 , 还根据被斩捕者的身份给予斩捕者有差别的赏赐 , 体现了秦汉军队赏赐标准的细化和成熟 。
二、攻城略地
在逐步改变商鞅变法中单纯以斩首为条件的军赏过程中 , 攻城略地也成为获得军赏的重要条件 。 《汉语大字典》对城的定义为:“古代王朝国都 , 诸侯封地 , 卿大夫采邑 , 都以有大小不同墙垣的都邑为中心 , 这些都邑通称作城 。 ”
【历史故事】秦汉将士获得军功的途径有哪些?
文章图片
在兼并战争中 , 通常是进攻方以进攻防守方的城邑为中心 , 一旦攻城成功 , 城邑立刻更换主人 , 跟随城邑留下的除了土地还有人口 , 这对战胜方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利益 。 在乱世 , 一些没有城邑作为依托的政治家 , 一般先凭借将领攻城略地之后 , 才有了与其他政权抗衡的资本 。 比如 , 刘邦在起兵之初就先攻打沛县;刘秀也是带领将士艰苦战斗 , 先在河北立足;还有三国时期的刘备就是等到依托荆州和蜀地站稳脚跟后 , 才成为三分天下中的一分 。 所以 , 兵学家们对攻城也相当重视 。
1.登城功劳
《六韬》中就详细讲述了应如何攻城 。 秦汉统治者也因此相当重视将领攻城略地的功劳 。 比如秦末 , 陈馀以白起、蒙恬为例劝说章邯叛秦时说道:“白起为秦将 , 南征鄢郢 , 北坑马服 , 攻城略地 , 不可胜计 , 而竟赐死 。 蒙恬为秦将 , 北逐戎人 , 开榆中地数千里 , 竟斩阳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