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知行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10副修身对联: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 三 )
上联是说 , 平日闲居清心寡欲 , 颐养身体 , 危急关头则要舍生忘死为之效命;这就是儒家倡导的“当为天下养身 , 不当为天下惜身”的积极人生观 。
下联讲治理家业要量入为出节约用度 , 救困扶危时则要慷慨解囊、仗义疏财 。
文章图片
07
大肚能涵 , 断却许多烦恼碍;
笑容可掬 , 结成无量欢喜缘 。
这是浙江鄞县天童寺弥勒佛前的对联 。
烦恼人人会有 , 对待方式各有不同 。 法国作家大仲马曾说:“人生是一串由无数的烦恼组成的念珠 , 达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 。 ”这副联语也劝化世人要持豁达乐观的态度 , 对人间的“恩怨亲仇”“悲欢离合”等烦恼事 , 要有“大肚能涵”的气度与胸怀 , 想得开 , 看得远 , 放得下 。 这样 , 才能却愁解烦 , “结成无量欢喜缘 。 ”其实有些烦恼也是自找的 , 如何断却烦恼呢?下列几副对联 , 也许对尘世中的芸芸众生会有启迪 。
终日解其颐 , 笑世事纷纭 , 曾无了局;
经年袒乃腹 , 看胸怀洒落 , 却是上乘 。
——北京丰台海会寺联
青山之高 , 绿水之长 , 岂必佛方开口笑;
徐行不困 , 稳步不跌 , 何妨人自纵心游 。
——清代钱沣题云南昆明华亭寺弥勒佛龛联
这些对联内容风趣 , 语言诙谐 , 不仅可以愉悦心神 , 还透露出不少修养身心的哲理 。
文章图片
08
畏友恨难终日对;
异书喜有故人藏 。
此联选自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 。
上联的“畏友” , 指品德端重 , 在道义、德行、学问上互相规劝砥砺 , 令人敬重的朋友 。 陆游《病起杂言》诗:“起居饮食每自省 , 常若严师畏友在我旁 。 ”与畏友相对 , 不仅能劝善规过 , 而且有益身心 。
上联说 , 畏友是弥足珍贵的 , 所恨的是不能终日与畏友相对 , 表达了希望与好友朝夕相处的心情 。
下联的“异书” , 指内容精湛新奇、版本珍贵而罕见的书籍 , 所喜的是故交好友收藏有异书 , 可借来阅读 。
文章图片
09
心安由自足;
身贵为无求 。
此联明白如话 , 浅显易懂 , 但底蕴很深 。
《老子》有言:“知足不辱 , 知止不殆 , 可以长久” , 意思是说 , 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到侮辱 , 知道休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 可以长存下去 。 上联即由此化用而来 。 因为知足之人 , 就不会以利自累 , 也不会为势利所诱 , 能“体道同德 , 绝名除利 , 立我于无” , 这样心里总是安定的 。
俗谚说:“人不求人一般高 , 人要求人得弯腰 。 ”所谓“无求” , 是指不贪求或无求于人 。 《诗·邶风·雄雌):“不忮不求 , 何用不臧 。 ”大意是不嫉妒不贪求 , 那还有什么不好的呢 。
全联是说 , 心里安适是由于自己知道满足;自己能自尊自贵是因为没有贪求或无求于人 , 故无求品自高 , “无求觉身贵” 。
与此联内容相似的还有两副联语:
有事身方健;无求品自高 。
知足心长乐 , 无贪品自高 。
文章图片
10
作德日休 , 为善最乐;
知足不辱 , 能忍自安 。
此联选自清代窦镇《师竹庐联话》 。
上联出自《尚书·周官》:“作德 , 心逸日休;作伪 , 心劳日拙 。 ”意思是修德行善不费心机 , 反而越来越好 。 作伪饰巧 , 费尽心机 , 反而越来越糟 。 “为善最乐” , 事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日者问东平王 , 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 。 ”
- 大道优才|财务代理是降低企业成本的唯一方式
- 励志大咖|悲观者看到条条都是此路不通,乐观者看到条条都是康庄大道
- 闻异录|富人越烧香越富”,原来并非迷信,人生大道理,“穷人越拜佛越穷
- 闻异录|没钱少管三件事”,内含大道理,别不当回事!,“人穷莫说三句话
- 闻异录|没钱不做三买卖”,内涵大道理,一般人不明白,“人穷不碰三生意
- 大道知行|解决问题的10种妙方,老话儿10句
- 知行合一爱读书|会忍不住出现,这几种“个人行为”,女人要想和你悄悄“在一起”
- 风月无关|必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独有的阳光大道,夜读人生:只要心中有向往
- 大道知行讲堂|年将过半,精进成长,六月
- 大道必成传媒|是你最真实的人品!,对待父母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