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迷】在失眠的夜晚,我又打开了《糖豆人》( 二 )


“然后糖豆蛮可爱的 。 ”
在得知我的职业是游戏编辑之前 , 地衣对我“为什么有这么多为什么”时常会感到不解 。 这或许是一种糟糕的职业病 , 但凡是个有人玩的游戏 , 总要找出来玩它的理由 , 似乎一个游戏所有的结果 , 在设计上都需要找到原因 。
放在《糖豆人》最初的走红身上 , 我也能随口说出个12345来 。 比如给源自《GangBeast》的沙雕互动风格加入了PVP驱动(在2020年 , 这还蹭上了“吃鸡”浪潮的末班车) , 最大限度地通过弱化角色性能来掩盖操作产生的负反馈 , 电视综艺式的呈现方式适合碎片化直播 , 等等 。
【游戏迷】在失眠的夜晚,我又打开了《糖豆人》
文章图片
那不然排队的时候干嘛好呢
但尝试去拆解游戏的乐趣 , 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 旁观者越希望把某个产品的成功原因分析得头头是道 , 反而越会丧失对游戏内容的实感 。 因为一款游戏在销量上的成功 , 所以认为它的每个设计点都有其道理 , 就如同微信有十几亿活跃用户便认为它理应是世界上最棒的通讯软件一样 , 多少有些偷懒和不负责任 。
玩家一直在玩某款游戏 , 或者说“玩游戏”这个行为本身 , 无外乎是因为能从中感受到快乐和收获——或者只是逐渐形成了没有理由抛却的习惯 。
地衣同我讲 , 玩糖豆和去FarmTogether里摘苹果是一回事——“习惯了 。 ”
“主要糖豆也不太用说话 , 以前和朋友玩OW就老吵 , 即便抱着再娱乐的心态去玩 , 输一晚上还是会不开心的 。 ”
综艺类的游戏内容消耗速度非常快 。 为了让玩家始终有新鲜的娱乐 , 两年间开发组保持更新了大量不同的关卡、众多的糖豆装饰品 , 还有和各种知名IP的频繁联动 。
【游戏迷】在失眠的夜晚,我又打开了《糖豆人》
文章图片
错过《尼尔》2B的联动皮肤大概是我最可惜的事情
“免费乐翻天”赛季上线后 , 游戏里又多了一些积极拥抱新糖豆的更新——例如多了一个自动抓握边缘并攀爬的功能 , 坏消息是这让日本玩家的温馨故事成了绝响 , 好消息是诸如地衣一样的玩家再也不会卡墙了 。
还有更多的新关卡 , 眼花缭乱 。 更快的速度、更花哨的障碍组合、更高的技巧要求 , 等待新糖豆进来感受自己的“憨态” 。
【游戏迷】在失眠的夜晚,我又打开了《糖豆人》
文章图片
旋转的蜂窝迷环
“甜点游戏”是这样一种类型 , 它可以选择以近年来流行的GaaS(服务型游戏)方式来运营 , 带来的体验却和竞技向的重度游戏完全不同——不论隔多久 , 随时都可以重新捡起来玩也不会手生 。 简单的操控方式也让全平台玩家互通时的“差距”最小(不像FPS) , 免费之后更是可以随时随地叫上新朋友一起快乐 。
就和AmongUs的小人一样 , 甜点小品也可以形成自我的亚文化氛围 。 地衣同我“发明”过一个赌红包的小游戏 , 被淘汰以后不退而是挂在那里看别人操作 。 我们反复按QE观赏存活玩家的走位 , 分别锁定一个各自认为最强的糖豆 , 看谁挑选的糖豆最后能吃鸡 。
那种感觉像是小学生在父母都出差的夜晚 , 躺在沙发上打开了一个已经播过的综艺节目 , 没什么特别的 。 但电视的响声 , 本身就是陪伴 。
【游戏迷】在失眠的夜晚,我又打开了《糖豆人》
文章图片
3
“你看了《鱿鱼游戏》伐?”
“看了 。 后面有点无聊 。 ”
“后来糖豆出了个新关 , 就跟那个踩玻璃桥一样的 。 ”
这大概是我和地衣最后关于糖豆的互动 。 她的信条仍然是“不玩任何有操作的游戏” , 《守望先锋》除外(似乎OW对于一部分年轻人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 。 但在我实在忍不住问了一句她为什么安娜的激素非得留着过年之后 , 我们的娱乐项目就又变回了糖豆人 。
理由很简单 , 我们俩菜的程度旗鼓相当 。 我不愿意承认操控糖豆躲避障碍同样需要思考和技巧 , 将吃不了鸡归咎于运气 , 而她也乐于看到我吃瘪 。
这两年里 , 市面上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甜点游戏 。 在“电子阳痿”这个词被发明出来之后 , 我发现自己玩不动游戏 , 一部分也是对越来越频繁更换的潮流感到疲乏 。 这两年越来越多产品——尤其是带有多人对抗和竞技要素的游戏 , 越来越努力在“直播效果”上找到要点 。
相较社交媒体兴起前 , 一款作品的传播点往往集中在画面美术和玩法革新上 , 猎奇的BUG、搞笑的场面在当下的社交网络里反而更加具备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 直播间里不停追逐着下一个新鲜的作品、大主播们集体播一个游戏……但有些游戏过一段时间就销声匿迹了 , 有些游戏则变成了平稳的陪伴 , 譬如糖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