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忧危竑议》中的“续妖书案”是怎么回事?( 二 )


文章图片
据明史记载 , 该书记载文章一开篇 , 是两个人在交谈 , 一个人说现在国泰民安 , 天下太平 , 而另一个人随即就反驳了 , 说现在是暗流涌动 , 立太子事件虽然已有定夺 , 但那是迫于沈一贯的强烈要求 , 很快就会改立福王 。 于是 , 先前那个人又问:为什么会改立福王?另一个人回答道:看朱赓和沈一贯 。
如果是普通的市井交谈 , 那就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动静 , 但请注意 , 文章中他提到过两个名字 , 一个朱赓 , 一个沈一贯 , 这两个人的来头可不小 。 沈一贯 , 是明朝内阁首辅 , 而朱赓则是内阁大学士 。 知晓明朝历史的都知道 , 内阁是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行政机构 , 内阁首辅可以说的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
当辅助皇权的机构公然反对当朝太子 , 可想而知 , 它的后果 。 在我们看来 , 这样的事情一般会有两种结果 , 第一种内阁想造反 , 第二种有人故意栽赃嫁祸 , 渔翁得利 。
怂得一匹的朱赓 , 在看到这样的内容后 , 也不敢想别的 , 他即刻上书一封给万历 , 陈述了自己发现这篇文章的经过 , 并表明自己完全没参与 , 他愿意辞职以证清白 。
当万历知晓此事后 , 勃然大怒 , 立刻就差人想要解决此事 。 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 , 这一次 , 传播信息的人比第一次还狠 , 他直接像发传单一样 , 把同样的内容分发到了京城各处 , 此事早已传播开来 。
【历史故事】《忧危竑议》中的“续妖书案”是怎么回事?
文章图片
二、谁都不是凶手 , 却互相指责对方是凶手 , 妖书案撕破了大明党争的遮羞布 , 展现了大明政坛最丑陋的一面;
沈一贯 , 在继司礼监提督东厂太监陈矩和朱赓将消息呈报给万历之后 , 立马上书万历 , 请求尽快捉拿始作俑者 , 并表示自己愿意辞官 , 以示清白 。
作为内阁首辅的沈一贯察觉到这件事情不简单 , 当时他领导的内阁一共有三名成员 , 他任首辅 , 前礼部尚书沈鲤、朱赓一同兼任东阁大学士 , 三位内阁官员中只有沈鲤没有被提及 , 那么这内容就很有可能是沈鲤写的 , 他想打倒自己借机上位 。
从沈一贯的视角来说 , 这确实很有理 , 而他也一直坚信着 , 于是 , 他把矛头指向了沈鲤 。 随即便指挥东厂锦衣卫对沈鲤家进行搜捕 , 他不仅将朝中沈鲤的亲信清算彻查 , 还派了锦衣卫登门拜访 。
但沈鲤他自己也没想到人在阁中坐 , 锅从天上来 。 慌乱间 , 他也开始找靠山 , 沈鲤先是找到太子 , 后来又直接上书万历 。
直到最后 , 万历出面 , 才制止了沈一贯继续对沈鲤赶尽杀绝的行动 。
【历史故事】《忧危竑议》中的“续妖书案”是怎么回事?
文章图片
因为一封妖书 , 朝堂之上满是惊恐不安 , 妖书满街都是 , 传抄者数不胜数 , 东厂太监陈矩 , 锦衣卫都督王之桢无从下手 。 自案发时起 , 已经过去二十多天 , 但凶手丝毫没有进展 。 朝堂之上暗流涌动 , 各方势力唯恐波及 , 全国议论纷纷 , 内阁成员闭门居家办公!
这件事情在当时而言 , 被触及的利益有四方:
第一方是郑贵妃 , 因为妖书上提及过他的儿子 , 而此前的立太子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 他的儿子竟然败给了一个宫女的儿子?有十足的作案动机 。
第二方是沈一贯和朱赓 , 作为内阁成员 , 了解国家的一举一动 , 并且妖书上点名道姓 , 也很可疑 。
第三方是太子 , 朱常洛刚确立太子不久 , 稳固根基 , 就有可能凭借这件事来除掉之前拥护福王的人 。
第四方是沈鲤 , 作为内阁成员唯一没有被提及的人 , 把内阁首辅拉下去了 , 对自己是极为有利的 。
而这四方 , 很显然都不是东厂、锦衣卫之流敢动的目标 , 但万历又要求他们赶紧破案 , 怎么办呢?老办法:找替罪羊 。
找替罪羊 , 是一件技术活 , 背景强得罪不起 , 随便找个人 , 万历那里又不满意 。
针对这一问题 , 大明朝各个派系开始想方设法往对方身上泼脏水 , 例如沈一贯为了指责沈鲤是罪魁祸首 , 他先是将沈鲤得意门生礼部侍郎郭正域陷害入狱 , 在对其进行迫害的同时 , 还抓住与其关系密切的名医沈令誉、名僧达观 , 并对他们施以酷刑 , 想让他们把罪名推到沈鲤一脉身上 。
后来 , 在泼脏水的计划失败后 , 沈一贯等人又试图对沈令誉屈打成招 。
而此时 , 锦衣卫内部同样的戏码也在重复上演 , 当时正四品在镇抚司掌刑的锦衣卫都督周嘉庆恐怕万万想不到 , 自己有一天会在熟悉的地方一次次体验自己熟悉的刑罚 , 只是主角换成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