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商圣范蠡: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透,老年时看淡( 二 )


年轻时天空可能很低 , 低到让你无法伸展翅膀 。 而你可以把目光投向远方 , 去寻找一片能让你展翅高飞的天地 。
年轻时看远 , 不仅要看到广阔的前景 , 还要看到自身的不足 , 看到朋友身上的优点 , 以补自己的阙漏 。
【爱历史】商圣范蠡: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透,老年时看淡
文章图片
02
在范蠡的那个时代 , 有一种智慧叫做“良禽择木而栖 , 贤臣择主而事” 。
换作今天的话说 , 你一定要明白 , 找到一个好的平台 , 跟对一个老板 , 往往比你的才华和勤奋 , 更加重要 。
而你更加要明白 , 你认定一个平台 , 不是这个平台适应你 , 而是你能适应这个平台 。
范蠡在越国这个平台上 , 遇到了一个欣赏他的老板勾践 , 但是勾践一开始 , 也并不是对他言听计从 。
当时的政治背景 , 是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 , 被越王勾践的父亲允常杀死 。 吴国日夜练兵 , 枕戈待旦 , 只为向越国复仇 。
终于 , 勾践坐不住了 。 年轻气盛的他打算先发制人 , 重现父亲的辉煌 。
而范蠡深知 , 越国根本没有准备好 , 此时与挟恨备战多年的吴国决战 , 越国必败 。
范蠡苦苦劝谏:“上天要求我们盈满而不过分 , 气盛而不骄傲 , 辛劳而不自夸有功 。 ”
但是这顿唠叨 , 哪能制止得了头脑发热的勾践 。
于是 , 夫椒一战 , 越军大败 , 勾践领着五千兵马被围困在会稽山上 。
这个时候 , 范蠡给勾践指了两条路:要么领着五千兵马负隅顽抗直至灰飞烟灭 , 要么放下架子委屈求和 , 哪怕是屈身为奴 。
勾践选择了后者 。 只要活着 , 一切都还有机会 。
勾践和妻子到吴国当奴仆时 , 本想带上文种 , 可是这时范蠡却抢着同行 , 不是做作 , 不是谄媚 , 而是现实的需求 。
他说:“四封之内 , 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 。 四封之外 , 敌国之制 , 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 。 ”
前路屈辱的沉重与漫长 , 是他没有预料到的 , 但是面对这种屈辱的坚忍 , 却是他提前准备好的 。
范蠡 , 熬不过去就是永久的沉沦 , 熬过去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年轻时看远 , 是料知理想的背后必然是泥泞 , 是身赴泥泞之中时又能谋划着理想 。
【爱历史】商圣范蠡: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透,老年时看淡
文章图片
03
公元前473年 , 太湖之畔灯火璀璨 , 酒香肉香四溢 , 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 。
越王勾践在这里大摆庆功宴 , 当提到首功当属范蠡时 , 却发现这第一功臣竟不在场 , 人们四处寻找却始终毫无踪影 。
太湖湖心 , 一叶扁舟在夜色中缓缓摇曳 。 舟中载有两个人 , 一个是范蠡 , 另一个是西施 。
在范蠡背后的烟火中 , 是他花了大半生建立起的不世功业 。 而他身旁的 , 是这一生最挚爱的女人 。
伴着远方若隐若现的歌舞声 , 二人悠扬远去 , 消失于昏暗而又微茫的沧波之中 。
这世上再也没有范蠡这个人了 。
范蠡走的时候 , 给朋友文种留了一封信:
“飞鸟尽 , 良弓藏;狡兔死 , 走狗烹 。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 , 可与共患难 , 不可与共乐 。 子何不去?”
读完信后 , 文种惶惶不可终日 , 他称病不上朝 , 可最终还是因谗言被越王赏赐了一把宝剑 。 他用这把剑自杀了 , 与当年伍子胥的结局如出一辙 。
历史总在用相似的故事告诉我们 , 这世上最难读懂的是人心 , 可偏偏这世上最需要读懂的也是人心 。
人到中年 , 便要看透人心的变化 , 可借势扶摇而上 , 亦可避锋明哲保身 , 在这一进一退中把握人生的张力与尺度 。
【爱历史】商圣范蠡: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透,老年时看淡
文章图片
04
多少年后 , 在宋国陶丘出现了一位叫鸱夷子皮的六旬老人 。
人们只知道他从太湖方向而来 , 以及他有一位美貌的妻子 。
鸱夷子皮是一个狂人 , 他有着满腹经纶 , 想想人生已经进入了下半场 , 得找个有意义的事打发打发无聊的日子 。
那就先定个小目标 , 先挣他个一亿玩玩吧 。
凭借着宋国通彻东西南北的地理优势 , 以及一系列令人称奇的商业操作 , 鸱夷子皮的这个小目标很快就实现了 , 他也自称为“陶朱公” 。
挣的钱是十辈子也花不完的 , 可是生活又变得无趣了 。
那就把钱全部裸捐出去 , 从头再玩一次吧 。
如此反复 , 三成巨富 , 三散家财 。
年老时看淡 , 万丈豪情早已逝去 , 功名利禄也如过眼云烟 , 这世上可以用物质衡量的东西 , 都成了身外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