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孙子兵法“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是“等”出来的胜利?( 二 )


另外 , 这样的战例因为时间太过久远 , 无法考证 , 实际上并不能说明问题 , 也欢迎大家举其他战例佐证 。
再者 , 孙子兵法奇正相生的应用是创造虚实之机 , 就是看不到敌方部署的虚实 , 那就调动敌方兵力 , 制造它部署中的薄弱环节 , 以攻之 。
军形、兵势、虚实结合起来看 , 其实没有“等”的概念 , 也没有“等”的方法 。
2、做好自己
首先强调 , 做好自己从个人角度来讲没有问题 , 但放到竞争环境、博弈环境中则有致命的问题 。
这个问题就是即便将自己做好了 , 如果还不如对手 , 那在博弈中还是白费 , 难道继续等下去?对手静止不动吗?行业不发展吗?
孙子兵法在始计篇中之所以强调“校之以计” , 其主导思想就是在战斗力生成模式中建立一个标准 , 即比敌方(可以是假想敌)强 。
在企业中也是如此 , 如果只强调做好自己 , 有点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一样 , 没有标准 , 没有奋斗目标 , 怕是动力也不足 。 看华为的经历 , 它每个阶段都有个标杆 , 努力地追赶 , 除非已经成为行业领头羊了 , 才会追求突破自我 , 但很多企业也会找个业外标杆去学习、追赶 。
四、先胜是“一战而定”?
看到一种解读 , 说军形的“先胜”是为了实现“一战而定” , 等待也是为了“一战而定” 。
给出的战例是战国时“李牧戍边”一战而定败匈奴的故事 , 同样的问题 , 战例太过久远 , 具体形势、条件我们都不是十分清楚 , 以此佐证有问题 。
用我们的常识来思考 , 解放战争不是一战一战打出来的?抗美援朝不是一战一战将美国打到谈判桌前的?企业的成长不也是一个市场一个市场的做起来的吗?
越来越觉得 , 追求“一战而定”就是企图走捷径 , 就是想投机取巧 , 因为所有的成功 , 都是积小胜为大胜 。
五、最后
关于“先为不可胜 , 以待敌之可胜”的解读 , 应该是《孙子兵法》里论述最为“精彩”的内容之一 , 《孙子恒通的智慧》中“不败第一计” , 开创了等待、做好自己之论的先河 , 而后的发挥基本在此基础上展开 , 没什么创新 。
【爱历史】孙子兵法“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是“等”出来的胜利?】本文从“兵力部署”角度出发 , 提出一些否定“先为不可胜”鸡汤解法的思考 , 必然触动一些敏感的小神经 , 欢迎《孙子》爱好者们 , 从“部署”角度思考 , 提出大家的意见 。
【爱历史】孙子兵法“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是“等”出来的胜利?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