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Lab滴滴程维公布10年造车计划 首款定制网约车D1只是开始( 二 )


AutoLab滴滴程维公布10年造车计划 首款定制网约车D1只是开始
本文插图
但仅依靠加装一个“桔视”摄像头 , 在挖掘长尾场景时必然存在局限性 , 例如有时候记录的画面不够完整等 。 如果从底层设计出发 , 一辆车从投入到共享出行运营之初 , 便肩负着为自动驾驶算法训练收集数据的使命 , 那挖掘到完整有价值信息的效率就大大提升了 。
可以说 , 自动驾驶的时代 , 就是MaaS的时代 , 是共享出行的时代 。 滴滴作为共享出行公司 , 比任何汽车行业参与者都渴望自动驾驶技术的早日成熟 。 定制网约车不光能提升道路数据采集的效率 , 助力自动驾驶发展 , 还能培养用户共享出行的习惯 , 在未来Robitaxi时代提前圈定用户 。
D1实现全方位共赢
D1的出现到底能改变什么?我认为这会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
乘客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 D1的多项新颖设计 , 都是围绕提升用户体验展开的 , 例如为了让乘客更安全 , 上下车更方便的电动侧滑门 , 和三个190大高个都能轻松坐下的超宽裕后排空间 , 塞下三个行李箱都绰绰有余的后备箱 , 都让乘客出行变得更从容舒适 。
AutoLab滴滴程维公布10年造车计划 首款定制网约车D1只是开始
本文插图
除了上下车方便和空间两大刚需 , D1还有很多巧妙的设计 。 例如彩虹接驾灯 , 在确认司机接单后 , 滴滴后台会自动分配同一颜色给乘客手机端和车内接驾灯 , 乘客上车前通过接驾灯的颜色就能轻松分辨是否是接自己的车 。
作为定制网约车 , D1的后排成了整车的C位 , 拥有独立出风口、座椅加热、安全带未系提醒、杯托、纸巾盒、USB充电口 , 用户通过手机APP就能在上车前或行驶中设置车内温度、风量 , 开启座椅加热等 , 非常方便 。
AutoLab滴滴程维公布10年造车计划 首款定制网约车D1只是开始
本文插图
此外 , 网约车用户再也不是智能汽车时代的边缘人 。 D1后排拥有两个显示屏 , 乘客不仅可以通过屏幕查看行程信息 , 控制空调温度 , 还能享受车联网生态的影音娱乐服务 。 据柳青分享 , 后期D1后排还能变身“KTV” , 乘客可以在后排通过屏幕点歌唱歌 , 路途变得丰富多彩 。
司机同样是定制网约车的受益者 。 D1在设计之初也听取了很多网约车司机的需求 , 并在设计上予以满足 。 例如主驾四向电动腰拖 , 定制化座椅硬度 , 中控的司机专属公文包 , 一键报警 , 让司机舒心也安心 。
D1还同在在方向盘上加入了“滴滴键” , 一键接单 , 融合了订单信息的智能车机 , 司机AI语音助手降低了司机工作的复杂程度 , 提升了接单效率 。 在司机更为关心的车辆运营效率上 , D1在剩余电量20%状态时 , 车机系统会主动推荐附近的充电站并一键导航 , 而且还能结合后台算法 , 推送前往充电站周边的订单 。
AutoLab滴滴程维公布10年造车计划 首款定制网约车D1只是开始
本文插图
滴滴作为运营商 , 自然也是受益者 。 首先是运营资产的成本结构上 , 目前并不知道D1车辆资产的归属 , 但可以明确的是 , 就单车而言 , D1的成本结构更符合网约车 。 D1选择了寿命和安全性更好的刀片电池 , 拥有超大内部空间的车身比例 , 这些都是按照能够高强度使用 , 超大后排空间利用率的网约车所设计的 。
其次是定制网约车D1 , 可以为滴滴构建数据闭环 , 这种数据闭环除了此前所说的自动驾驶数据挖掘外 , 还有车联网 。

AutoLab滴滴程维公布10年造车计划 首款定制网约车D1只是开始
本文插图
D1后排的大屏让网约车开始真正进入车联网时代 , 柳青在发布会上提到 , 每年的用户会在滴滴的车上度过100亿个小时 , 这是一个庞大的量级 , 而未来 , 在这100亿的小时中 , 与乘客交互最直接的便是两块大屏 。 这两块屏幕可以承载美团这种“衣食住玩”本地服务 , 也可以承载影音娱乐 , 甚至还可能是电商或物联网时代的重要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