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51岁书生带兵救北京,他拼死为国续命,最后却沦为死囚

【历史故事】51岁书生带兵救北京,他拼死为国续命,最后却沦为死囚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51岁书生带兵救北京,他拼死为国续命,最后却沦为死囚
文章图片
每次提起于谦 , 第一个应该想起的是民族英雄于谦才对 。
01
1398年 , 朱元璋逝世 。
这一年 , 在西湖边钱塘县的一户人家 , 诞生了一个男婴 , 他被世人称作是朱元璋留给后世的一个礼物 。
这名男婴名叫“于谦” , 曾有高僧给他相面 , 大吃一惊 , 说:“这孩子将来是救时宰相” 。
不管是和尚瞎说哄大人开心 , 还是真得能从小孩子的脸上看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地方 , 于谦从小的表现就很不俗 。
从小 , 这孩子就有自己的偶像 , 跟追星似的 , 把偶像的画像挂在自己的书斋里 , 日夜膜拜 。
有一次 , 教他读书的先生发现他经常看那幅画像 , 便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
于谦闻言 , 立刻正色回答:“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 。 ”
画像上的人物是文天祥 。
从把文天祥视作偶像开始 , 就意味着得有更大的格局 , 随时做好为国牺牲的准备 。
【历史故事】51岁书生带兵救北京,他拼死为国续命,最后却沦为死囚
文章图片
△于谦画像
但也别说 , 于谦还真能说到做到 。
十五岁的时候 , 就已经是当地的秀才;十七岁的时候 , 就写下了“粉身碎骨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诗句 。
当然 , 这也不是随便写首诗来表表决心 , 在品德上 , 于谦对自己的要求那叫一个严格 , 一生都在用自己的诗句来要求自己 。
有一次 , 巡按御史到钱塘县视察 , 指定要于谦讲书 。
按说 , 这是一次绝好的表现自我的时机 , 哪知他竟要求各位官员一律跪在讲案面前 。
一个小小少年 , 指挥官员跪着听课 , 巡按御史一行人都很诧异:“按礼仪规定 , 在讲案前不应行跪礼 。 ”
哪知 , 于谦不慌不忙道:“今天所讲 , 是高皇帝的《大诰》三篇 , 我不敢不跪 , 各位官员也应该下跪 。 ”
最后 , 官员们只得一边跪下听课 , 一边嘀咕这小小少年真刚烈 。
【历史故事】51岁书生带兵救北京,他拼死为国续命,最后却沦为死囚
文章图片
△于谦画像
02
靠着小有才华 , 于谦一路做官青云直上 , 年仅三十二岁就已经是位居正三品的巡抚 , 放在现在就属于副部级的官员了 。
但在和平盛世 , 哪怕空有远大的抱负 , 想要做个英雄哪有那么容易 , 顶多就是做一个为民做主的好官 。
所以 , 按照所有好官的套路 , 于谦在做巡抚的十九年间 , 那真是一个值得夸奖的青天大老爷 。
他减少过税收、治理过洪水、解救过难民、亲自求过雨 , 凡是都是亲力亲为 。
当时 , 有一个平民被仇人诬告为强盗首领 , 但因为证据不足 , 这个案子就一直被搁置起来了 。
那个平民也是关押在大牢里 , 说不准哪天就要被满门抄斩的 。
幸亏于谦重读了旧卷 , 发现事有蹊跷 , 就立马重查旧案 , 最后发现被告完全是被诬陷的 。
当时 , 像这样被冤枉的囚犯不在少数 , 少说也有数百人 。
旧案搁置就搁置了 , 怎么说也都是上一任做出来的烂摊子 , 不管也没什么错 。
但于谦却把旧卷都翻出来重查 , 最后释放了数百含冤囚犯 。
不仅如此 , 他还不顾当地权威 , 逮捕过二十多名贪官污吏 。
每次遇到有不痛快的事 , 他总会拍着胸脯感叹说:”这一腔热血 , 不知会洒在那里!”
于谦的爱岗敬业 , 让他的政绩、口碑一直不错 , 当时被人误关起来的时候 , 山西、河南的老百姓直接向皇帝请愿放人 。
如果一直都这样做官、一生为当地老百姓做实事 , 于谦这一生顶多在史册上留下“好官”二字 , 还不足以成为一个大英雄 。
【历史故事】51岁书生带兵救北京,他拼死为国续命,最后却沦为死囚
文章图片
△于谦画像
03
所谓的英雄 , 都得有一个能让他们发光发热的时代 。
终于 , 于谦等到了他的时代 。
在1448年 , 明朝发生了一件极其荒唐的事情 。
当朝皇上朱祁镇御驾亲征与蒙古部落打仗 , 结果带领的数十万精兵精将吃了败仗 , 很多朝中武将战死沙场 。
就连皇上本人也被人当俘虏抓了去 。
【历史故事】51岁书生带兵救北京,他拼死为国续命,最后却沦为死囚
文章图片
这可了得?皇上被俘 , 朝中上下乱作一团 , 后宫哭声一片 。
蒙古人随时都会带兵攻城 , 精兵精将都死的死、伤的伤 , 城中剩下的一些位居二线的士兵们 , 根本就不是人家的对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