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牛”是英国人的绰号,这个绰号是英国人为自己取的 。它出自16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兼宫廷御医约翰·阿布斯诺特的政治讽刺作品.《约翰牛的生平》,该书的主人公约翰牛是个粗暴冷酷的英国船长,他盛气凌人、欺辱弱者 。随着时间的演变,“约翰牛”的形象也逐渐发生了耐人寻味的变化,他由最初那个身强力壮、满脸横肉的中年船长变成了一个年过半百、五短身材的矮胖子 。于是漫画上出现的“约翰牛”是个头戴宽边礼帽,足蹬翻口皮鞋,身穿茄克衫的绅士模样 。“约翰牛”逐渐变成了一位饱经事故的实干家,他的行为成了英国的人的标准行为 。这样一来,“约翰牛”这个成语就成了英国人或者英国的代名词了 。

文章插图
一直保留到现在的飓风式战斗机
在充满了失败和绝望的二战初期,正是一些“约翰牛”飞行员们凭借着自己忠实的飞机和惊人的勇气与牺牲精神击败了强大的德国空军,捍卫了英伦三岛的自由 。丘吉尔曾说:“战争史上,从来不曾有过如此众多的人(英国民众)从如此少的人(皇家飞行员)那里获得如此多的好处” 。二战时期曾有一种先因惨败于诞生于同一时间的敌手而饱受冷眼,后来又因战功显赫而名声大噪的战斗机,它就是飓风(Hurricane)式战斗机 。二十年代的英国空军认为时速超过三百公里的战机很难编队飞行,也不能作剧烈的机动动作,因为过载会大得令飞行员无法忍受 。再加上“单翼机不安全”的著名研究报告,令英国空军的首脑人物一直对单翼战斗机持怀疑态度 。

文章插图
不列颠双雄,飓风战斗机和喷火战斗机在并肩飞行
但霍克飞机公司的肯姆爵士富有远见地坚持设计单翼战斗机,并争得军方的采纳 。首架飓风式战斗机的原型机K5083号在1935年11月试飞成功,它成为英国航空史上第一种时速超过500公里的飞机 。
1936年6月,飓风式战斗机投产 。由于该机开发于30年代中期,所以尽管外观上已具备40年代单翼机的布局,但仍是一种半金属结构的飞机,而且机身内承力构架依然由钢管焊接件组成,后机身外部是亚麻布蒙皮 。“腿风”在机头装一台“梅林”水冷活塞发动机,翼下可挂小型炸弹,机腹为水散热器 。整个机体显得质轻、美观 。
与它的老冤家Bf109一样,飓风式战斗机也是在不断改进中成长的 。到了1937年底,第一种重大改进型飓风Mk.I装备部队,它是皇家空军第一种起落架可以收起的低单翼制式飞机 。到1940年8月的不列颠空战之前,霍克公司总共交付了2,309架飓风式战斗机 。

文章插图
排成一字横队的飓风战斗机
二战爆发后,飓风作为英军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被派驻欧洲大陆担任前线空中打击部队(A.A.S.F.)的主力 。但战果大大出乎英国人的预料:在短短的十天里飓风被击落250架,在掩护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空战行动中又损失了近150架 。腿风输得如此之惨,除了总体性能确实比Bf109差及数量上处于劣势外,还有战术安排上的重大失误——英军战斗机编队一直沿用三机“V”字密集队形,即长机在前,两架像机分别在长机的两侧后方,与长机相距约100米 。这种适合老式慢速飞机的队形造成了瞭机飞行员必须时刻注意与长机保持安全距离上,而长机则以为后方有僚机保护而掉以轻心;尤其是在作急转弯等机动动作时,长机必须花费数秒钟时间提示僚机做准备 。因为以如此近的间距,一不留神就会两机相撞 。当大机群在带队长机带领下机动时,虽然看起来煞是壮观,但实际上却是老牛拉破车 。

文章插图
不列颠空战中的加拿大飞行员
德军通过西班牙内战的经验,早已废弃了“V”形编队而采用了两机间间隔约二百米的双机一字横队编队方法 。在实战中,这种一字横队远比“V”字队更机动灵活 。在法国战役中,曾有英军3个中队共36架飓风战斗机遭遇10架Bf109袭击,英军带队长机立即率领机群转向迎击德机,但笨拙的转向还没完成一半,德军战斗机已咬住排在编队最后的英军战机开火了 。在击落英军四架战机后,德机消失得无影无踪 。而在整个战斗过程中,英军未发一弹,有的飞行员甚至连敌机都没看见 。以三倍多于敌机的优势,却落得如此惨败的结局,难怪一个英军飞行员发牢骚说:“我们为什么要飞‘V’队?就为了飞起来好看 。”
- 有关月亮的所有美称和雅号 古代月亮的别称和雅称有哪些
- 最受欢迎的十大电子烟排行榜电子烟哪个品牌好
- 电视剧楚乔传蒋依依扮演的是谁
- 家具品牌排行榜前十名最受欢迎的家具品牌推荐?
- 陈小春和王迅演的什么电影
- 杨紫和李现演的电视剧叫什么
- 电视剧周末父母中刘恺威演的是什么角色
- 张孝全和白百何演的什么电影
- 杂酱面的酱做法与配料,杂酱面的肉酱做法
- 意大利国土面积相当于中国哪个省,意大利国土面积相当于中国的哪个省或者市?
